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才长伟始终坚持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指导思想。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向改革要出路,向管理要效率,向科技要动力,向市场要效益"的发展方针,大胆改革,严于管理,科学决策,对内狠抓产品科研,对外勇于开拓市场,在他的领导下,东方集团公司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入全国文明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机械500强企业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0,(20):52-53
一直以来,俄国“妖僧”拉斯普廷被暗杀的历史被笼罩于一种魔幻色彩之中,暗杀参与者尤素波夫亲王在多部著作中的想象与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一结果。但是英国《每日邮报》今年7月22日的一篇文章则带人们审视了这段历史的另一个版本:拉斯普廷系英国秘密情报局与俄国宫廷势力联手暗杀。这篇文章的出现有助于人们重新了解那位曾经深刻影响俄国国势的“妖僧”被暗杀的历程与背景。  相似文献   
4.
造势,是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孙子》首先提出造"势"的概念,此后,在中国军事文化典籍中频繁出现,其意与义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相径庭.在进入21世纪之际,我军面临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如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中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军事文化遗产,开拓中国军事科学理论的创新问题,是中国军事科学领域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色彩搭配在课件制作中具有表现教学内容、烘托教学气氛的重要作用,对学习者有着强烈的情绪影响和心理导示作用。制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一艺术手段来表达授课内容,合理地进行艺术加工,就会锦上添花,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针对当前课件制作中色彩搭配普遍存在的问题,运用色彩的概念、含义,搭配的原则、规律和方法,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长年的超负荷工作,她的双腿静脉曲张,手也变形了,工友们开玩笑说,这哪像一双女人的手呀!在正式公布的河北选举产生的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中,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机加分厂发动机汽缸盖加工班班长秦红彦名列其中。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更是河北军工人的骄傲。秦红彦作为一线职工,在河北军工系统平凡得像一棵小草,但她默默地点染着春天的色彩。自从1987年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她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组长。她以锲而不舍的热情投入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弘扬着"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军工精神。  相似文献   
7.
"途经一片茫茫荒漠,上千名老兵埋在这里,墓碑全部面朝东方,籍贯中写着大江南北的地名,这些老兵把军装的颜色给了沙漠,而死后也不占一块绿地,此刻我向这片墓地深深弯下腰,热泪夺眶而出。"这段文字曾写在报告文学《致以共和国的敬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昨天与今天》的结尾,作者蒋巍说,刊发后,这段他钟爱的文字最终没有被保留下来,作为这段文字的创作者他很心疼。虽然最终定稿的结尾"国土总要有人守"蒋巍也很喜欢,但作为诗人的他却固执的迷恋那片茫茫荒漠中的老兵坟茔。在新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老兵们奉献了一生,坚守了一生,爱恨情仇最终都化为了面向东方的墓碑,或许这才是诗人眼中的老兵精神。  相似文献   
8.
印刷质量的两个基本控制要素是套准精度和色彩还原。在彩色印刷过程中,确保精细套准是获得高质量色彩复制的前提条件。只有图像套准精度达到一定标准范围,后续进行的色彩控制才具有意义。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套准控制标志。  相似文献   
9.
今年,东方集团公司生产任务十分艰巨.该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生产经营及发展全局,把全面完成重点生产任务作为今年的第一要务.把质量和安全作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创新管理.力争公司2005年销售收入在去年实际完成9亿元的基础上.达到12亿元以上,推动公司经营规模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筷箸     
筷子,古称箸。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筷箸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象征着古老而悠久的中国文明。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便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箸变成为今日的筷,有个说法是可能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之意,故反其意称箸为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