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人云:““备边足戍、国家之重事”。中华民族自形成统一国家时起.就把捍卫疆土,强边固防视为关乎民族荣辱和国家安危之大事·作为安邦定国之根本。在世界迈向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之际.如何使现代边防工作和边防建设扣紧时代的脉膊,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符合新时期军事战  相似文献   
2.
张智 《国防》2006,(5):62-64
边防民兵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边疆稳定、促进边疆繁荣的骨干队伍。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必须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全面加强新时期边防民兵建设,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良好的边境环境。一、切实把边防民兵作为保障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来建设边境地区处在反西化、反分化、反渗透、反遏制斗争的前沿,边防民兵作为边境地区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寓兵于民,组织严密,政治可靠,在这场持久斗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站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树立大边防、…  相似文献   
3.
4.
5.
马岛战争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一场以海洋为主要战场的局部战争。从马岛战争的经验教训中,英国对航母、核潜艇和远洋两栖舰艇的使用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的运用,英国也有了深切的认识。马岛战争对英国以及西方的海军建设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岛战争也是阿根廷海军命运的转折点,不过并不是从战争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而是战争使得阿根廷海军从此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1日,军旗猎猎、铁甲列阵、战机翱翔!伴随着嘹亮的军歌声,受阅三军将士迈着矫健豪迈的步伐、驾驶着钢铁方阵和先进战机,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向我们走来,展示着人民军队的威武和雄壮,展示着光荣和辉煌!在象征56个民族大团结的56个受阅方阵中,身披海洋迷彩的战车方阵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海军陆战队员驾驶的新型两栖战车方队。海洋迷彩的战车海洋迷彩的兵,成了十里长安街一道梦幻般的蓝色旋风!  相似文献   
7.
李钢林 《环球军事》2009,(15):12-15
2008年秋,笔者在东北边境一带旅行,为的是好好看看那里的生命景象,免得跑了一趟,除了去过,多的感觉没有。  相似文献   
8.
苏晓娟 《环球军事》2009,(18):44-45
2009年8月26日,俄军总参谋长尼古拉·马卡罗夫大将访问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时透露,2009年底将与法国舰艇建造局签署1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采购合同,单舰购价4.3亿至5.8亿美元,使世人对号称世界二号海军强国的俄罗斯投去诧异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利刃般的车首,迷彩的涂装,巨大的浮箱……两栖突击车方队隆隆驶来。 这支部队的亮相,向世界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中国陆军有了两栖机械化部队,他们来自南京军区“硬骨头六连”所在师。这也是南京军区历史上首次组织装备方队在国庆大典上受阅。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多块混合网格,采用RNG湍流模型、流体体积法(VOF)和PISO算法对某型两栖侦察车带自由表面的粘性绕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方法采用相关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误差在9%以内.针对模拟结果显示的影响其水动力特性的主要结构部位和外形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计算分析了轮穴、车体切角、车轮状态以及车首导流板对两栖车航行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车体绕流场特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航速10km/h时减阻效果可达原车总阻力的69.2%,有效地提高了某型两栖侦察车的航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