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小实践观”对实践本身缺乏深入具体的系统研究,已不能适应日益发达的当代实践及其科学发展。本文提出建立大实践观,认为:《实践论》中关于实践的主体性、广泛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等基本思想为我们建立大实践观提供了指导;大实践观认为,实践是生态、经济和人类本体,物质、技术和精神,宏观、中观和微观构成的多维复杂矛盾运动系统。从统一的物质进化的观点看,实践系统具有从与人类关系近缘的低能高级层逐渐向高能基础层推进的层次的反控递进发展规律;从大实践观看,传统所谓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是“三统一”的,真理的标准也是有复杂层次性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进步观是考察和分析科学及其历史的基本出发点,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考查研究了科学发展、进步这一重要问题,评述了西方学者对此问题的探索与缺陷,并提出了新的综合性评价科学进步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董凯 《中国军转民》2023,(22):28-29
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西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分析,乌拉特中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文章以乌拉特中旗为个案,研究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做法与经验,以期为内蒙古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家认同建构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建构国家认同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必然存在,总结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国家认同建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等。走向未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构国家认同总结了新的经验——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深化理论认同;更加坚定党的核心领导,加强党的认同;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夯实国家认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增强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世界为之动容。从开场2008名乐手击缶而歌里的礼仪乐章。到人体挥舞而成的中国水墨画里蕴含的简淡神韵,再到2008名太极演员一同演译“天人合一”的博大意境,开幕式在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之外,无处不体现着中国儒家思想包含的精神内核——“和”。两千年前的篆体“和”字,演变到今天的楷体“和”字,两千年前孔孟言传身教的“和为贵”,传承至今天倡导的“和谐”,一脉相传的是中华民族“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与胸襟。兼收并蕴,有容乃大。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历史重任,大规模培养德才兼备、能征善战的优秀军政干部,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党中央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这是我党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抗大以富有中国气派的教育方针,以创造性的办学实践,锤炼崭新的抗大新风,锻造不朽的“抗大精神”,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革命熔炉”和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7.
民族的脊梁     
《中国军转民》2008,(6):1-1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的一场大地震在一段时间内把中华民族带入一个灰色的世界。5月19日凌晨41时-57分40秒,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降半旗.沉痛哀悼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的遇难者。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51度,东经105.4度。中国,汶川。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这一地使无限心力为之凝聚。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相似文献   
9.
《中国军转民》2008,(10):F0002-F0002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开始向腾飞之路大步迈进。三十年的磨砺,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前,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的战略思想,国防科技工业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中国军转民”的奋斗历程,取得了沧桑巨变,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0.
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是中华民族的百年企盼,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作为我国唯一从事直升机研制的大型中央国企,我们集团公司将为北京奥运成功举办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