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严重失衡.工业文明的冲击,导致乡土文明的边缘化;“逃离乡土式”的教育洗礼导致乡村少年对乡土感知的荒芜;乡村整体人文生态的失序导致乡土文化的断裂与失衡.以上凸显的乡土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乡土教育回归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因此,“乡土自然”浸润乡村少年的成长轨迹;“乡土课程”承载乡村文化的悠远价值;“乡土人文互动”呼唤乡土教育的苏醒成为当下之所需.  相似文献   
2.
他经历两次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服从组织,顾全大局,退出现役;他考入镇政府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主动离岗;他面对高薪聘用,得知给的钱不大地道,愤然拒绝……他就是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某预备役舟桥团转业士官——易飞宇。  相似文献   
3.
历代研究者大多把书信当作第一手资料来研究这位作家的生平、思想、情感及个性等.这种对书信资料的重视远远超出对其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审美价值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政工学刊》2012,(12):80
2012年11月10日是福州船政的首创者、收复新疆的大功臣、晚清名将左宗棠200周年诞辰,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军旅作家陈明福于2009年5月在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三卷上下册、125.8万字的《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之后,引起了各界强烈反响。应读者的反映和要求,为便于更多忙碌的人了解左公的丰功伟绩与崇高品质,遂出此部  相似文献   
5.
浅谈军旅文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频繁的战争促就了军旅文学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中国从古代到现当代,出现了许多反映战争的优秀作品,这些军旅作品为中国文学的多姿多彩增添了魅力。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军旅文学的产生和发生,并对现、当代军旅作家及作品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6.
明朝一位作家有老人“八反”之说,其中之一是“记远事不记近事”。这种现象在本人身上也是活灵活现的。在下古稀老翁。有时下午忘了中午吃的什么饭,而对军旅生活中的某些琐事,却刻骨铭心。春节临近,自然回想起参军后过的第一个春节,1948年春节。那时,我在冀鲁豫军区四分区教导队学习,学员中有像我这样的小新兵,也有已成为干部的男女青年。在这个节日里发生的一些使人乐、使人愁、使人哭笑不得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7.
1963年,一个怀揣"作家梦"的毛头小伙子支边来到七师一二六团,在岁月流转中沉淀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爱,也成全了自己最初的梦想。随着作品越来越多地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屏,他的名字也逐渐被人熟知,他就是韩天航!  相似文献   
8.
华兵 《华北民兵》2013,(8):61-61
赵国锋,内蒙古某预备役团副团职干部,笔名国风,字晓石头,江苏高邮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目前系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画家研究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观赏石协会理事。先后在"太白杯"、"庆祝中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洗笔泉"、"回归杯"等全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家协会目前会员数不到1万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中央一级的全国性人民团体,这里荟萃了我国文学界的人才精华。在那些享誉文坛的作家中,当过兵的大有人在。或许您能从他们的成长史里得到人生的启迪。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刘恒、何建民、谭谈、高洪波部曾经是军人,更有像王朔、海岩、郑渊洁、阎连科,以及刚刚离开我们的著名诗人雷抒雁等未担任作协领导的作家,都经受过军旅人生的洗礼。  相似文献   
10.
风格的独创,根植于创作主体的人格;对于作家作品风格的鉴赏,其核心在于对作家独特精神风貌和人格的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作家人格的一致是风格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风格鉴赏的理论基础,然而人格与风格之间又有着相当复杂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风格鉴赏在本质上是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对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人格感应。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人格扣心理的自由是风格形成并得以鉴赏的前提;鉴赏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的发挥是实现人格感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