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古人视“右”为上,视“左”为下。唐代称贵族为“右族”,被贬降职的人,称为“左迁”。清代以前,凡朝官班次皆以文职居左,武职居右,故称武官为“右列”。  相似文献   
2.
青同 《兵团建设》2009,(24):49-49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就成了人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这天,除举行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相似文献   
3.
漫谈口号     
郜添 《政工学刊》2009,(4):74-75
口号一词最早用于古诗标题,并不如今天这般激扬豪迈,倒是颇为风雅,表示“随口吟成”。始见于南朝梁简文帝《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其后演变为对打油诗、俗谚的代称,后又有口令的意思,直到近代口号才逐渐定型为“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口号作为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不同性质的口号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