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周林 《政工学刊》2010,(1):23-23
参加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工作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一个是“想”——脑力劳动,一个是“做”——体力劳动。就某项工作而言,想与做,谁先谁后,直接影响工作的成败、自身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习惯。我这样说,实在是因为俭省的机会其实很廉价,俯拾即是遍地滋生。比如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毛上挤出1.5到2厘米的膏条,而不是1尺长。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变成螃蟹聚会的洞穴。再比如无论你坐拥多少橱柜的衣服,当暑气蒸人的时候,你只能穿一件纯棉的T恤衫。如果把貂皮大衣捂在身上,轻者长满红肿热痛的痱毒,重了就会中暑倒地一命呜呼。俭省比奢华要容易得多,是偷懒  相似文献   
3.
工作是什么?从经济学角度上讲,工作是为取得维持生活所必需收入而付出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其实,从人文角度考虑,工作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学会用心去感受工作,学会用心去体验工作。生活就会变得绚丽多姿,人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因此说,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决定了对待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刘志 《政工学刊》2014,(3):36-36
20世纪20年代,美国作家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提出,懒惰是驱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动力。深层意思是说人类为了将自己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行了不懈的思考,其真谛就在于用思考减少劳动量,也就是说人要“懒”就必须“勤”。机关干部日常工作繁重,难免都有想“偷懒”的念头,那怎么办呢?除了更加勤奋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味道     
我大学毕业就进入部队,对家中的照顾、给父母的尽孝少之又少。前段时间休假回家,当我的脚步刚刚踏进家门的那一刻,父亲显得很激动,是那种看见远游之子安全归来时的安然与放心。我看见父亲老了许多,头上的白发比以前更多,脸上的皱纹比以前更深,肤色比以前更黑,行动也比以前更加迟缓,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农村老人。父亲现在虽然不缺吃少穿,但因为母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尿毒症,视力又不是很好,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中所有的活计都是由父亲一个人承担,肩上的压力并不小。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3日星期三阴俗话说"天阴好种苗"。今天去王百胜家种枣树,阴天正合适。王百胜是一连的职工,2003年因工伤致使右脚四级伤残,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连队安排他当看水员,一年收入2万元左右,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由于管理不善,他在庭院里种植的枣树没有产生  相似文献   
7.
《兵团建设》2010,(5):52-53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百万千部下放农村、工厂,参加体力劳动。近年来,一些亲历过下放劳动的干部的回忆录逐渐问世,使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请看本刊摘自《党史纵览》的这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