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事件     
《环球军事》2008,(13):4-5
日巡逻艇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撞沉台湾渔船;俄战略轰炸机完成北极远程巡逻任务;美伊安全关系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政府证实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立陶宛否认与美国就部署反导系统进行正式谈判  相似文献   
2.
任秋凌 《环球军事》2008,(22):57-57
在战争结束前一刻丧命,对士兵来说恐怕是最不幸的事情了。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悲剧竞多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上演,其中,在停火协议即将生效,士兵们期盼着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时候,他们中最不幸的一些人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一战结束90周年(11月11日)之际,恐怕许多人想知道这些最不幸的士兵究竟是谁,以及他们在世上最后一刻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事件     
《环球军事》2011,(22):4-4
也门政府与倒戈军队、反对党武装签署停火协议 也门国防部10月25日说,也门政府与倒戈军队和反对党武装当日在首都萨那签署停火协议。据报道,停火协议是在总统萨利赫和副总统哈迪领导的协调委员会调停下达成的,将于25日下午开始实施。该协议主要内容包括所有武装力量撤出萨那居民区等。据也门政府公布的数字,已有至少1480人在冲突中...  相似文献   
4.
邝家旺 《国防》2006,(6):73-73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联军挥兵50余万突袭以色列,企图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失去的土地并一举消灭以色列。当时以色列只有兵力11万人,武器装备也远远少于阿拉伯联军,但由张皇失措到仓促应战再到控制战争局面,以色列只用了18天时间,便迫使阿拉伯联军签署了停火协议。由于当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所以这次战争被称为“阿以赎罪日之战”。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以色列虽然是个袖珍小国,却蕴含巨大的作战能力,能够以小制大。这里面除了有美国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国民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防上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