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根据部队使用"手枪式催泪喷射器"、"警棍式催泪喷射器"、"37毫米爆炸式催泪弹"三种产品的反馈意见,年初,科研部组织召开了三种产品技术改进方案论证会。各课题组技术人员分别就技术改进路线、完成时限,研究制定了产品的改进方案。经过努力工作,目前三种产品的技术改进工作已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催泪弹烟雾扩散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一枚催泪弹烟雾扩散区域的最大半径和烟雾完全消失的时间,由此可以决定在什么地方发射最为合理,最少发射几枚就可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国家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逐渐趋于减少,而恐怖主义作为战争的转化形式却有可能被更多地利用。“9·11”事件表明,未来恐怖主义非但不会减少,反而可能得到强化,并因应时代的发展产生新的形式、新的特点。在新的世纪,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恐怖主义将可能得到迅猛发展。当今社会越来越成为高科技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基础设施、电力供水系统、金融证券市场无不逐步网络化,一些恐怖组织很可能选择以网络恐怖主义替代传统恐怖主义。目前,一些恐怖组织已经在利用因特网进行恐怖主义宣传、募集资金、协调行动。今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恐怖组织…  相似文献   
4.
5.
电磁催泪风暴系统指利用多级感应线圈发射器发射多枚催泪弹以及动能弹等的一种新技术,在未来军事领域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电磁催泪风暴具有射速高,打击距离远,覆盖面广,安全性高等特点。结合电磁发射原理对电磁风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技术难点作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原理分析验证了电磁催泪风暴的可行性,并与金属风暴和当前武警部队常用的多管防暴发射器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催泪弹作战机理的研究有利于催泪弹作战效能的科学评估,有利于该装备性能的进一步改善和新品种的研发。基于催泪弹的作用方式,针对其主要作用对象,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对催泪弹的作战机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催泪弹作战机理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研究催泪弹在不同环境下的作战效能,为部队遂行任务和装备研发提供较为科学的数据支撑,重点针对催泪烟幕在半封闭空间内扩散效能进行分析评估。明确研究问题的对象,指定效能衡量的方法和标准,构建扩散效能分析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估的动态特征选用可拓理论作为评估模型,搭建模型的评估方法,根据实际扩散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显示,烟幕的扩散效能在处置任务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发挥效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产9管38 mm催泪弹发射器射程较短、高低压发射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低压室装填发射药和延长身管长度来提高催泪弹弹丸初速的技术途径。利用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38 mm催泪弹发射过程的内弹道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身管长度与弹丸初速的关系,运用实体参数化设计软件Pro/Engineer完成了身管长度增加后发射器的平衡设计;利用实弹射击验证了采用低压室内装药和延长身管长度两种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表明,低压室内装药和延长身管长度均可提高9管38 mm催泪弹发射器初速,也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发射器增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建立64mm催泪弹外弹道数学模型,分析64mm催泪弹的空中运动状态,找出影响64mm催泪弹飞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给出64mm催泪弹的改进方向和技术措施,以提高催泪弹的可靠性和作用有效性,并指导现装备的催泪弹的改进和新型催泪弹的设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