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国初期(1912—1927),为适应振军经武的需要,无论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及其追随者,都十分重视军械引进与制造工作。而兵工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系关兵工制造能否独立的根本。民国建立初期,吸取清末的经验教训,兴办汉阳兵工专门学校,以期培植制械根本;重视兵工留学人才培养,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加强兵工制造专门人才管理,使用好现有人才。这些措施,尽管规模有限,却为后来兵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2.
止殇之戈     
<正>兵者,国之重器。神兵出鞘、入匣,上天、入地终究都是神兵,不会因时空的流转而暗淡,也不会随社会与科技的演进而消隐,只因它已象莫邪投身铸炉那样融入到文明沸腾的血脉中,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济天下的信仰图腾。管中窥豹,镜花水月,从冷兵器时代的利刃说到今日之兵工,足以勾勒一个国家上下五千年的荣耀与梦想。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以李强、沈鸿、钱志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办、发展陕甘宁边区军事工业的生动实践中,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延安时期人民兵工精神是延安精神原生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结晶,是国防精神的历史发端。虽然延安时期人民兵工精神产生于特殊的革命战争年代,但其有着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回顾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兵工生产,可以给我们许多启迪:抗日战争时期的兵工生产任务繁重,国民政府对兵工政策作了相应调整,其核心是适时将兵工厂转迁于安全地区,建立大后方兵工基地;兵工业的调整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保存了中国兵工精华并促进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并推动了西南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21日至22日,2007国防科技管理学术会议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北京系统工程学会、国防科工委七所院校和全国学术界的120多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和专家报告分别由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李金林院长和孔昭君副院长主持。  相似文献   
6.
管兵 《国防》2002,(9):24-25
随着我国核化设施数量不断增多,平时发生核化事故与战时遭受打击的可能性相应增大。作为就近救援的重要力量,民兵工化专业分队必将更多地担负核化救援任务,加强其建设,对适应平战核化救援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一、针对核化救援可能需要,切实增强力量编组的科学性 核化设施规模不等、情况各异,其事故有大有小、性质  相似文献   
7.
2010年的第25届国际弹道会议将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是由南京理工大学协同中国兵工学会申办成功的,在亚洲尚属首次。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学科点代表中国为国际弹道委员会委员单位,而依托这一学科形成的”现代发射与弹箭飞行控制技术”研究群体也于2007年入选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8.
作为进入兵工企业十余年的当代青年兵工人,未曾经历研磨斧凿"多造一粒子弹,多杀死一个鬼子"的烽火岁月,也未走过创造"两弹一星"和"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的激情燃烧年代,也未流淌过"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民养军"大环境下意气风发、二次创业的艰辛汗水,却在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0周年活动中,我读懂了"把一切献给党"和因陋就简、创造神奇的吴运铎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黄崖洞精神;在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过程中,我们亲眼见证了勇于承担主火炬点、传火装置设计任务的当代兵工人的科技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80年80件事     
(按时间顺序排序)1.人民军工的摇篮——官田兵工厂诞生2.中央军委成立军工局统一领导红军兵工生产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参观红军兵工厂4.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决定建立根据地兵工厂5.八路军、新四军成立军工部,加强兵工生产6.黄崖洞兵工厂--华北根据地最大的兵工厂7.突破白口生铁韧化技术,生产第一批无烟药8.开展赵占魁运动促进抗日根据地军工生产9.抗战胜利后东北建立完整的兵工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鼎,原名阚尊民(1903—1986),兵工专家,是我国兵器工业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革命战争时期,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研制了火炮、步枪、炸药包抛射机、掷弹筒和无烟火药等,为人民兵工和国防工业的创建、发展和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后,在国防建设、武器制式化、建立兵工技术基础,研制新型武器等方面作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