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安全、可靠、快速、同步的观点出发,论证与设想了一种适合战木导弹的级间分离方案——非电传爆——爆炸螺栓方案。本中对方案的组成、发火与传爆原理与程序、可靠性模型以及形成产品后的产品故障树作了探讨与描述,最后提出与设计了相应的测试方法。所有这些,均属探讨,正确与否,有待将来应用与验证。  相似文献   
2.
精密三点法——在线测量精密机床直线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精密机床直线运动误差以及工件直线度的在线测量的新方法。由于时域两点法的最小采样间隔必须等于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该距离不能做得太小,精密三点法用三个传感器,选择合适的安装间隔,我们就能得到比以前更小的采样间隔(例如:减小3倍),使曲线更为精确。本文给出了精密三点法的算法和流程图,给出了计算机仿真和超精密车床在线测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寻求合理的推导方法,对舰载火控系统瞄准线坐标系内“自主式”解相遇问题建立一般性的原理公式,二是提出一个“基本原理”,做为该原理公式可行性的理论依据,不失一般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中,多头标准蜗杆的误差是影响齿形测量精度的一个主要误差源。本文介绍了应用互相关函数从齿形误差测量结果中分离同标准蜗杆误差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运用多传感器对工件和精密机床的直线度进行在线测量的方法有STP法、STRP法和FSTP法等。由于受到传感器相邻间隔距离的限制,这些方法往往只适合于长工件的在线测量。本文推荐的新方法──优化误差分离法(OEST)可以用于短工件中的测量,它是基于频域分析和时域优化搜索的原理,可以克服频域变换中出现的边缘失效问题以保证频域变换的正确性。本文还介绍了计算机仿真和实际测量实验的结果,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要介绍了潜艇和载人航天器舱内二氧化碳分离去除的4种主要方法:碱吸收法、吸附法、电化学法和膜法,并就该技术领域的历史与现状、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具体的应用情况,以及今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模糊方向神经网络分类器,并应用于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与分离。模糊方向神经网络采用模糊集表示发动机故障模式,模糊集是方向超体聚集形成的集合体,方向超体则由单位方向、夹角和两个半径确定。模糊方向神经网络能在一次循环学习中形成非线性方向边界。故障检测与分离的仿真研究表明:模糊方向神经网络的识别性能是比较优越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枪用电击器研制工作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枪用电击器的电路原理,结构原理以及输出信号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由MCS—51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的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着重叙述实验系统的设计思想,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对该系统主程序流程图也作了简要介绍。本系统可做通信原理验证性实验20项。为工科院校电子与通信类专业基础实验提供了一种综合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和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作了说明;接着围绕如何讲好这门课,重点对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授课的方式和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再对授课所涉及到的一些难点问题作了探讨,最后对本课程的授课效果作了分析,同时对如何搞好这门课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