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徐世强 《军事史林》2010,(12):10-17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关系到长征的成败,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然而,能不能建立新的根据地,并不完全取决于党和红军的主观意愿,而要取决于敌我双方力量上的较量。  相似文献   
2.
金戈铁马为社稷,镇守东南露锋芒。66年的峥嵘岁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先辈们抖落的征尘,积淀成厚重的传统。这是一幅血火交织的壮丽画卷,转战八省、举役两百、歼敌数万,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英雄史诗,军魂永驻、英才辈出、丰碑屹巍,美名远扬、威震四海。  相似文献   
3.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百多位辛亥革命先躯当年的光辉英姿和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战斗场景。仰望革命先辈们的浩然神姿,凝视英雄史诗般的瑰丽画卷,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仿佛听到了100年前武昌首义的冲锋号角,看到了英雄们在血雨腥风中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品赏了清王朝覆灭、民国诞生的胜利喜悦。  相似文献   
4.
远去的大雁     
"大雁啊大雁/你可曾飞过故乡的天空/可曾看见山坡上放羊的父亲/手拿长长的烟杆/安详的遥望织成云彩的羊群……"每次听到彝族惊世民歌《古嫫阿芝》的时候,我都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低泣成声。是的,最后的雁影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就再也没有回来。时光荏苒,居住在都市里的人已经和大雁阔别了许久,再也不能听到"长空雁叫霜晨月",再也不能见到"无闲云淡,列长空数行新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情致,以致只能从诗家词客的字里行间去体味了。秋阳暖人,晴空如洗,好不惬意。仰望碧空,天高云淡,却又觉得缺了点  相似文献   
5.
蒋苏婕 《政工学刊》2005,(11):24-25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艰难险阻北上抗日,纵横11省,转战数万里。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写下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战斗精神。在长征中,红军面临的斗争环境的恶劣在中外军史上是罕见的,所取得的胜利的意义非比寻常。红军的长征,不仅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还留给后人以具有永恒价值的丰厚精神滋养。在今天,重温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探讨并传承红军长征的战斗精神,对于在全军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战斗精神培育活动,做好全面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红军长征战斗…  相似文献   
6.
小说《红岩》在20世纪60年代面世后,迅速引起轰动,此后一版再版,被誉为是“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红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7.
许述 《政工学刊》2006,(12):6-7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认为,长征是考验中国男女战士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长征的胜利是人类精神的伟大胜利。“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是与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精神分不开的。根据特殊环境,健全相应的组织形式健全组织系统,发挥其在战斗精神培育中的组织保证作用。长征中,红军合理调配团以上各级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尤其是充实了营、连政治主官,并且政工人员一有伤亡就及时调配补充,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培育战斗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长征初期,…  相似文献   
8.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百多位辛亥革命先躯当年的光辉英姿和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战斗场景。仰望革命先辈们的浩然神姿,凝视英雄史诗般的瑰丽画卷,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仿佛听到了100年前武昌首义的冲锋号角,看到了英雄们在血雨腥风中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品赏了清王朝覆灭、民国诞生的胜利喜悦。  相似文献   
9.
翻开尘封的史料,我们看到这片土地上那一场场激荡人心的战斗!从震惊世界的"三分钟,三比零"创举到空战史上"温酒斩华雄"的现代活剧,从孤胆战群敌的战例到首次击落U-2高空侦察机,人民空军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坚决执行命令,旌旗  相似文献   
10.
西周史诗记载了我们祖先周人发祥和创业的历史。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诗中塑造了后稷、公刘、古公、文王、武王等鲜明生动的形象 ,同时诗大量使用赋体铺叙手法 ,层次清晰 ,祥略得当 ,且词汇丰富而准确 ,是文学史中早期的写实之作。这组古诗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