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海军》2008,(3):4-4
日本媒体1月11日报道,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当天下令海上自卫队为恢复在印度洋向美英等国舰船提供燃料补给等后勤保障做好准备。如在本月16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了关于自卫队派遣规模和期限的实施计划。海上自卫队计划派遣“近江”号补给舰和“村雨”号护卫舰前往印度洋执行上述任务。  相似文献   
2.
美军近年在亚洲印度洋区域发动的两次大规模战争中,在远离本土,缺乏可靠的前进基地,兵力部署、展开、后勤支援保障等作战条件困难的情况下,有效地遂行了作战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战争目的。这其中发挥和利用位于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岛的军事战略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因素。该岛在战时成为美海、空军最重要的集结、中转、后勤支援和实施空中打击的前进基地之一,被美军称为“印度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3.
云青 《当代海军》2002,(6):21-22
1986年,印度海军司令部开始计划建立一支既能两柄侦察又能在水上进行反恐怖、袭击等活动的海军特种部队。经过严格挑选,一批出类拔萃的军官被送往美国.在那里同美国赫赫有名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一起训练。这些人都是印度海军中非常优秀的小伙子,他们经过半年左右的艰苦训练,在完成了美国“海豹”突击队的所有课程后,  相似文献   
4.
半月回放     
47批自2009年8月1日起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接替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以来,由舟山舰、徐州舰和千岛湖舰组成的护航编队先后担负了47批、504艘船舶的护航任务,创下了护航编队护送船舶总量和单批、单月护航船舶数量最多、首次和外军联合护航、首次在远洋和外军举行联合军演等多项海军护航行动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自成立以来,印度朝野在各种问题上分歧不断,但在打造世界军事强国、加强国防建设方面却始终不遗余力。冷战结束后,印度改变以防御为主的国防战略,开始推行"地区性有限威胁"战略,迅速扩充军事力量,致力于立足南亚、称雄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日本按照1997年《新指针》规定在周边事态变动时提供的“后勤支援”,特别是以此为延伸的出兵印度洋和伊拉克,这些都是日本以军事大国姿态参与国际行动所采取的形式。民众应该明白,这是日本得到美国认可和号召而参加的行动。所以,日美合作的必要性应该超越以往的盟国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7.
陈银娣 《国防》2010,(4):64-67
近年来,印度围绕实现“突破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强国”的战略目标,继续增加国防投入,加大装备建设力度,加速武器装备现代化步伐,在核力量建设、导弹防御、空间探索、远程作战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印度国防预算达到295.2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34%。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国防开支普遍出现了大幅缩减,但是我国周边各国却没有受到影响,国防开支普遍呈现增长态势,开始逐步加强本国军事力量的建设。其中,潜艇由于具有隐蔽性好、攻击性强等特点,尤其受到周边各国的重视,普遍将其作为重点采购和研制的装备之一,不断加强本国的水下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打击索马里海盗,当今已有包括中国、欧盟国家、巴西、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舰艇在索马里海域护航,因此索马里海盗一度“沉寂”数月。然而,2009年10月19日索马里海盗突然在印度洋劫持了中国籍货轮“德新海”号。这次事发地远离多国军舰护卫的亚丁湾,据媒体称是索马里海盗离其海岸线最远的一次海上袭击活动。针对索马里海盗袭击的新动向,为提高护航效率,避免单独作战,中国建议实行“分区护航”。这一提议已经得到很多有护航舰队国家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潘松--有10多年在印度的工作经验和经历,足迹踏遍从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到印度洋北岸,对印度的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法律、语言和宗教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常身居恒河两岸,心系长江之畔,深感从21世纪初叶开始。印度将是我们既竞争又合作的伙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