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允杰  吴林波  张刚 《国防科技》2018,39(4):047-051
智能机器人已经广泛使用于人们学习、工作、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但就其使用助力现代卫勤保障,虽有研究,但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本文从智能机器人使用助力现代卫勤保障的特性分析、具体表现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现代卫勤保障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中的卫勤保障,是武警机动部队亟待研究探索的课题.通过从平时预有准备、强化基础训练、临机确保到位、阶段灵活保障、发挥协作优势等五个方面系统的研究探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主席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体到军队医院科室,就是要紧紧扭住党支部建设不放松,始终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着力提升"三种能力"。一、始终强化政治意识,不断提升把关定向能力。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抓手,扎实开展"两项重大教育",突出理论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坚定信仰。深入开展"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学好军区规定的六本"经典哲学"和毛泽东的"老三篇";让身边典型走上讲台,讲述每面锦旗背后的故事;定期组织参  相似文献   
4.
面对我军执行维和卫勤保障任务的常态化,应帮助参加维和的医务人员了解我国(军)执行联合国维和卫勤保障行动的概况,掌握维和卫勤保障行动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熟悉和遵守维和卫勤保障的法律原则,尤其是注意把握好执行卫勤保障行动中应注意的具体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未来登岛作战场环境复杂,卫勤保障任务艰巨,卫勤保障必须科学预测卫生减员,建立合理医疗后送体制,突出保障重点,注重海上救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卫生防疫防护才能实现保障目标。  相似文献   
6.
军校综合演练卫勤保障有四个特点:一是卫勤保障针对性强。综合演练是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最高训练形式,目的是检验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演练科目和内容多,模拟实战化程度高。因此,参演人员容易紧张、疲劳,同时,长时间行军和针对性的演练科目,易引起参演人员脚泡、扭伤、骨折、火器伤、复合伤等。卫勤保障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与训练伤(战...  相似文献   
7.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由于武器的杀伤力空前提高,人员伤亡必然明显增多,仅凭目前我军的卫勤保障力量是无法完成繁重的救治任务的,因而必须大量征召地方医护人员补充战时的卫勤力量。在此,我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建立征召“子法”。征召地方医护人员是一个牵动面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使征召工作快速高效,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约束力很强的征召法规。目前,我国战时征召地方医护人员的法规还很不完善——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法律体系。基于这种状况,地方和军队立法机关要依据国家现行“大法”,根据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制定征召地方医护人员的“子法”,明确征召工作的法律依据、原则、时机、方法及法律责任,使征召工作有依据、有标准,实现战时征召地方医护人员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战时卫勤保障法是指调整战时卫勤保障行动的法律规范。它是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发生时卫勤保障行动开展的重要法律缲障。其基本原则包括时效救治、分级救治和一体化保障。  相似文献   
9.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3小时,四川省军区发出了紧急动员我市组建民兵营赴绵阳灾区抗震救灾的指示。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军分区仅用12小时就完成了7个民兵连1060人、64台各种车辆装备的动员集结,实现了动员的快速高效。至8月18日撤回归建,历时94天。这次应急动员时间紧、任务急、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中旬的一天,南中国海某海域,风起云涌,一场现代化"海战"即将拉开帷幕。上午9时,南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南医"09船接到演习编队指挥所命令:"我舰在某海域遭敌袭击,现有伤员2名,直升机已搭载伤员飞向某海域,命你船紧急起航前往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