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滴油漆粘死"生命之门"1939年6月1日,号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英国皇家海军 T 级潜艇"西提斯"号首次出航,前往利物浦湾进行最后潜航试验。由于潜艇大量进水,最终意外失事沉入海底,艇上103人中99人遇难,仅有4人生还。时隔68年后,英国国家档案馆最近解密一份写于1956年的调  相似文献   
2.
防务快讯     
法国意大利联合组建重量级水下武器系统公司2007年11月30日,法国 DCN 公司、泰利斯公司和意大利芬梅卡尼卡公司联合宣布,将合并三个公司的水下武器系统业务,即 DCN 公司的水下武器业务部,芬梅卡尼卡公司的白头阿莱尼亚系统分部及泰利斯公司的水下系统部。三方在法国尼斯签署了关于合并的首脑协  相似文献   
3.
1866年,工程师怀特黑得发明了自航鱼雷,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迅速得到各个传统海军国家的注意,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舰艇很快诞生了。这种舰艇吨位可以很小,但具备了击沉主力舰的能力。鱼雷艇很快迎来遍地开花的大发展时期,19世纪末的法国海军甚至拥有超过100艘鱼雷艇,鱼雷艇疯长的同时也要求各国海军去认真寻找克制鱼雷艇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4日,印度海军正式列装了从俄罗斯租借来的"阿库拉"-Ⅱ级"环斑海豹"号攻击型核潜艇(在印度海军中的名字是"查克拉"号),该艇将部署在印度维沙卡帕特南基地。"查克拉"号的服役在南亚地区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好事多磨的租借品"环斑海豹"号始建于1991年,2002年因资金缺乏而停工。2004年,印度在俄军武器库中选中了处于停建状态的"环斑海豹"号核潜艇。2004年1月,俄罗斯宣布俄罗斯联邦工业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12月14 -17日,应香港特区政府邀请,执行完亚丁湾反海盗护航任务的529护航编队停靠香港昂船洲基地并对市民开放。笔者有幸在此第一次登上国产新锐主战舰艇参观。12月14日下午开始,在香港市区葵坊或美孚搭乘专门为参观529护航编队开辟的专线车即可到达昂船洲军营门  相似文献   
6.
潜载无人潜航器能够前往潜艇难以到达的区域执行任务,可扩展潜艇的作战范围及降低潜艇被敌方探测的危险,具有进行情报搜集、监视与跟踪、水雷战及反潜战的能力,具有许多潜艇和水面舰艇所不具备的优势。潜艇布放/回收无人潜航器是潜载无人潜航器发挥这些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台湾海军,"阳字号"舰不是指某一级军舰,而是二战结束后对很多级别的驱逐舰的通称。这些驱逐舰以中国城市为舰名,但每艘驱逐舰的舰名中都带一个"阳"字,即在选取舰名时都挑选带有"阳"字的中国城市名。最早的"阳字号"驱逐舰是二战结束后日本赔偿给中国的一批驱逐  相似文献   
8.
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美国的“鹦鹉螺”号 该艇于1954年1月21日在格罗顿通用动力公司电气船分公司下水,标准排水量为3764吨,满载排水量为4040吨。艇长97.4米、宽8.4米,吃水6.7米,航速18/20节(水面/水下)。该艇艏部装有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动力装置为一台S2W加压冷却水反应堆。1980  相似文献   
9.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5,27(5):14-14
据报道,两枚由鱼雷发射管发射的战斧BlockⅣ型巡航导弹的研发试验均以失败告终。美国和英国的官员们已就此事展开调查。试验是在一艘英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上进行的。由雷声导弹系统公司研制的战斧BlockⅣ型巡航导弹,亦被称为战术型战斧巡航导弹,正在生产中,以作为目前在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中服役的BlockⅢ型巡航导弹的后续产品。BlockⅣ型导弹的设计围绕低成本的弹体、新式涡轮发动机动力装置和合理化的制导导航硬件成套设备。通过增加一条双向超高频卫星通信链路,BlockⅣ型导弹能提供更大的射程和增强的战术灵活性。后者增加了重新瞄准或…  相似文献   
10.
"太刀风"级防空导弹驱逐舰是日本20世纪70年代,在"天津风"号导弹驱逐舰基础上经过放大、改进后建造的,主要职能是承担日本海上自卫队4个护卫舰队的防空任务,是日本设计建造的第二代防空驱逐舰。"太刀风"级共建造3艘,加上之前的"天津风"号舰,为每个护卫舰队配备1艘防空驱逐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