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桑林峰 《政工学刊》2013,(12):62-63
今天,笔者从另一个角度谈一谈文风话风的问题。写文章和讲话,当然是用自己的语言为好,体现自己的思想为妙,形成自己的风格为美。然而,从当前一些人的讲话和文章看,引言似乎成了他们的“拿手绝活”。要么大段引用古文古语,之乎者也,让人不知所云;要么以“上”为蓝本,套用领导的讲话,鹦鹉学舌;要么长期使用“秀才”、“师爷”撰的文,表面上是口若悬河,实际却是为别人“代言”。适当的引文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2.
<正>归有光是明代中叶著名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鼎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也许正是应验了那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归有光9岁能文,却并没有顺利进入仕途。35岁时,他收拾旧作,写下了回忆性文章《项脊轩志》,不少品评文章中称它为一篇记事抒情性文章,是作者通过追怀三代,抒发兴衰感慨。细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