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辛亥革命及南京临时政府历史人物研究,由于很大程度上受到对于孙中山和黄兴两位革命领袖间的不同政见的误解而产生的所谓“孙派”和“黄派”的传统学术观点的影响,造成了对于中国同盟会发起人之一、武昌首义及南京临时政府所谓“黄派”二号人物李书城的公允评价问题上的障碍,其结果导致了有关李书城这位辛亥风云人物的研究在大陆地区一直处于史不清人不名的境遇,其科研水平甚至滞后于中国台港澳地区。本文以充分的论据回答了李书城在辛亥革命及其南京临时政府历史研究中究竞应取何种地位,以及李在辛亥革命及南京临时政府历史研究中究竞应予何种评价才不失之为公允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黄派”二号人物李书城之所以缺失公允评价的三个复杂因素:一是史学界对于孙黄政见分歧的误解;二是无党派民主人士历史研究的结构性缺失;三是李书城本人恪守不为个人写史立传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为革命开展外交、通过外交而发展革命,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军事外交思想。孙中山的军事思想与实践包括:研判国际战略格局以确立军事外交策略;注重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军事援助;反对侵略战争,主张伐战与伐交的结合;注重军事外交中的舆论运用。但孙中山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还存在着倚重外援而丧失主权,仰仗领袖威望而忽略政党力量的明显局限。孙中山的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的军事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