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所的生存和发展,除加强军品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外,还必须依靠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起点、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为主攻方向,开发和研究涉及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才能既出成果又出效益,才能真正做到保军转民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指技合训教育的本质模式、时空观念、知识、能力与素质观、以及教育方法论等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探讨,对于深入认识指技合训的教育哲学思想将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习主席强调:“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当前,战争形态正向智能化战争加速演变,必须把培养智能化军事人才作为新时代人才强军的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造就大批能够担当强军胜战重任的智能化军事人才,为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观看《南京!南京!》最让我难解的是当时南京政府军队装备的都是优良武器,为什么数百万军民却不抵抗!为什么10多个日军能从教堂成千上万的女士中带走100名慰安妇!?这告诉我们一个历史事实,花钱能买来战争所需的先进装备,但买不来国民的国防素质,战争不相信弱国的眼泪。通过电影折射和反思我们国防后备  相似文献   
5.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9,25(2):F0003-F0003
武警工程学院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学术队伍、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武警部队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密码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6.
苑亚钦 《国防》2009,(11):64-64
从普通高校直接招收士官,是贯彻落实胡主席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思想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我军建设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缓解部队相关人才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径。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近两年的征招工作实践,从我部直接招收士官的情况来看,热门专业报名过多、冷门专业无人报名的矛盾仍很突出.  相似文献   
7.
部队风气建设是各级始终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需要反复研究、常抓常新的重大课题。其自身蕴含的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等属性特点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汇聚形成顺势而为、大事大抓、全面推动的强势声势,更要探索实践扭住源头、紧抓关键、突出重点的思路招法,以求在新的更高起点和标准上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8.
《政工学刊》2009,(11):29-3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建设现代化强大海军的进程,海军军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海军人才培养事业全面发展,海军编制序列中一支成建制、成规模、成系统的舰艇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训练舰支队应运而生。这是海军人才培养大业的呼唤,是海军军事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海军院校人才培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安卫平 《环球军事》2009,(17):26-27
2003年2月,笔者有幸到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合成学院学习。在此学习的半年时问里,俄军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刻板”与灵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军需专业教育诞生于解放战争战火硝烟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军需专业教育快速发展,在全面转型中实现跨越。回顾军需专业教育60年光辉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于实现军需专业教育新的跨越,推动军需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