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党我军高度重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如“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鼓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换装教育、渡江战役中的信心信念教育、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国际主义教育等,都极大地凝聚了军心士气,保证了军队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可以说,正是因为我党我军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才使军队一步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一致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2.
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教育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共合作时期创建的黄埔军校,其教育实践凝结着国共两党在建军历程中办校治学育人的宝贵经验,体现了对军事教育及军队建设本质规律的深刻认识及准确把握。本文着重分析了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教育的创新实践及黄埔军校教育的基本规律,探讨了黄埔军校教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宋江丽 《军事史林》2010,(10):36-39
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前,曾进行了一段颇为曲折的谈判。在你来我往的谈判过程中,双方本着合作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开活动,以向世人证实国共实施第二次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在这些活动中,较有名的就是1937年4月的国共同祭黄帝陵和同年5月国民党派中央考察团赴延安等中共控制的地区考察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当时预示着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在北京丰台宛平城内,馆内近万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全面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同进行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伟大卫国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  相似文献   
5.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最为成功的防御战案例,中央军、晋绥军和八路军同仇敌忾,在正面阵地利用地形优势梯次部署防御力量,并不断抓住时机调动部队组织反击,拓宽战场纵深,攻击日军后方的薄弱环节和补给线路,压缩其作战空间,形成“扼咽拊背”的积极战场态势。通过对中国军队在忻口战役中的战术进行微观分析可以发现:在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下,适时组织局部的反攻有助于纾解防御压力,甚至可以扭转整体的被动局面。太原会战失败后,八路军开辟了敌后战场,攻势防御的基本思想迭嬗为小规模的运动战、游击战战术,融入中共持久抗战的整体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6.
朱岩 《军事史林》2013,(9):36-38
平型关战役是国民党第二战区拟定的“太原会战”计划的一部分,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山西境内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日战斗。“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和国民党中央军、晋绥军等先后投入8个军近10万兵力,历时19天,在长达百余里的长城线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抗击日军的战役。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共同御敌的一次成功范例。在整个战役中,国共两军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没能够扭转战场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举行淞沪会战具有多方面战略企图。他是淞沪会战的最高决策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全面地、自始至终地、直接地介入了淞沪会战。蒋介石对淞沪会战的影响具有两重性的特征,呈现为两种不同的后果,其决策和指挥的正确方面,对战局的影响是正面的,产生了积极的成果;而其采取单纯防御战略方针、阵地战作战方针、战役战斗上的持久战和消耗战,以及对于淞沪战场左右两翼毗邻长江口和杭州湾的凸形边沿疏于防范,对战局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导致了消极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华兵 《华北民兵》2011,(1):66-66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的二  相似文献   
9.
岳胜军  于超 《国防》2014,(1):74-74
正加强和改进部队作风,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回溯历史,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很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他们虽然身穿国民革命军军装,但心里却始终装着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想着解放劳苦大众的伟业,确保了党员队伍政治坚定,党的肌体健康纯洁。一位心理学家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改进作风,既要从  相似文献   
10.
战争,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空前的灾难。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在战火中失去父母的无辜儿童,失去家园,流落街头,甚至惨遭侵略者的野蛮屠杀和残害。特别是在中华民族近代所经历的14年抗战中,救助难童成为当时社会很多进步之士、有识之士的一致愿望。他们奔走呼号,终于在国共合作的大旗下建立了一整套救济教养战时儿童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