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途经一片茫茫荒漠,上千名老兵埋在这里,墓碑全部面朝东方,籍贯中写着大江南北的地名,这些老兵把军装的颜色给了沙漠,而死后也不占一块绿地,此刻我向这片墓地深深弯下腰,热泪夺眶而出。"这段文字曾写在报告文学《致以共和国的敬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昨天与今天》的结尾,作者蒋巍说,刊发后,这段他钟爱的文字最终没有被保留下来,作为这段文字的创作者他很心疼。虽然最终定稿的结尾"国土总要有人守"蒋巍也很喜欢,但作为诗人的他却固执的迷恋那片茫茫荒漠中的老兵坟茔。在新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老兵们奉献了一生,坚守了一生,爱恨情仇最终都化为了面向东方的墓碑,或许这才是诗人眼中的老兵精神。  相似文献   
2.
60年前,因为一个托付,一名民兵开始守护一座烈士墓,这一守就是28年。老人去世了,烈士墓由儿子继续守护,因为老人留下遗嘱:要世世代代守好烈士墓。就这样,这个特殊的民兵家庭一直默默守护着烈士墓。60年过去了,直到一位烈士的亲人被找到,这个传奇的故事才开始被传诵。1948年秋,张忠孝等5名战士在解放济南外围的战役中牺牲了。他们的遗体被送到了济南市港沟镇神武村。民兵刘修芝受委  相似文献   
3.
滕建华 《国防》2006,(5):78-78
我曾两次去旅顺苏军烈士陵园探访。第一次是2004年10月中旬的一天,路过旅顺口区三里桥时,看到苏军烈士陵园的路标便顺路走了进去。这里一切都静悄悄的,游客稀少。在瑟瑟的秋风里,我踏着铺满落叶的石板小路,一边静静地听着解说员介绍墓葬情况,一边在萋萋荒草中探寻不同时代的墓碑。2005年“9·18”的前一天,正值全国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高潮,我又一次来到苏军烈士陵园。解说员用低沉的语调介绍着苏军烈士们不为人知的往事,我仿佛听到了墓碑主人低沉的泣述。墓园里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俄罗斯这个酷爱艺术的民族,在墓葬建筑上也表现得…  相似文献   
4.
李建国是一名退伍军人,1999年任河南省沁阳市文化局副局长。一天,他在下乡途中,听当地人说,在常平村北的一个山塄上有许多从没见过的用不规则的石头做成的墓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深深印在李建国的脑海里,他决定上山看个究竟。第二天,李建国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  相似文献   
5.
赵倡文 《中国民兵》2010,(12):58-58
十几年前,河南省沁阳市常平山区的一位农民在开垦山坡地时,无意间发现了埋在地下的墓碑群。墓碑上面镌刻的文字告诉人们,这里安葬的是牺牲在此的抗日将士。这位农民早就听长辈说过那场打了40多天的战斗,最后是日本人放毒气才攻上了山头。农民继续开垦这块地,只是这次不是为了种植,而是为了让那些久埋地下的墓碑都能重见天日。他用石块沿墓碑整整齐齐摆出了一个截面,保证它们不再被黄土所掩埋。  相似文献   
6.
墓碑向东     
国道216线是北疆重要的交通命脉,起点为新疆阿勒泰,它在北屯市东郊,与平顶山擦肩而过。平顶山是一座顶部平坦的高地,耸立于额尔齐斯河谷南岸,俯瞰着北屯这座军垦小城。山的东面是一个宽阔的缓坡,那里长眠着这片土地的拓荒者——为这片土地劳作到最后一口气息的人们。这是祖国西北边境的一座年轻的公墓。在这不起眼的所在,你可以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