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爆炸震动多级隔震与阻尼吸能制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爆炸引起的整体隔震复合结构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提出了结构的相对低频震动隔震问题。针对典型的多级隔震系统,研究了其对爆炸震动的隔震机理、振动分析方法,指出后继隔震系统的输入震动主要为相对低频震动分量;这些低频震动分量与后继隔震系统的固有频率很接近,可导致后继隔震系统隔震失效。针对这一低频隔震问题,文中建议采用阻尼吸能制震方法,并利用粘弹广义导数模型研究了附加粘性液体阻尼器多级隔震系统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3.
4.
特大地震发生时,四川北川县人武部大部分干部、职工以及正在集训的民兵应急分队100多名队员同时被埋进废墟。在灾难面前,人武部党委一班人没有被击倒,他们毅然从废墟中站立起来,顽强地组织自救并和救护群众,谱写了一曲英勇顽强的战斗之歌。党委凝聚起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防空武器系统用于对地攻击由来已久,高射武器平射攻击装甲目标和步兵早在二战时就大量应用,战果显著。尽管防空导弹系统复杂、造价高昂,但自诞生初期人们便萌发将其用于对地/海攻击的思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陆军就有意使用MIM-14“奈基”地空导弹直接打击地  相似文献   
6.
提到军用飞机设计,人们想起的往往只有美、俄、法等航空技术的发达国家,是否发展中国家设计的飞机就一无是处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也许它们设计的战机和先进不搭边,但我们不应忘记,在评判武器优劣的标准中,技术绝非是唯一的参考,实用性、效费比乃至国情都是制约因素。由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合作生产的奥拉奥/IAR-93式近程对地攻击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贯穿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南斯拉夫内战中,奥拉奥多次参战,并较好地完成了作战任务,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做好未来登陆作战军交运输保障,是保证未来登陆作战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为此,必须从确保实现“打得赢”这一目标出发,抓好军交运输保障各项工作落实。 一、登陆作战军交运输保障的基本要求 一是诸军兵种参战,要求军交运输应具备多维的保障能力。未来登陆作战将是陆、海、空、二炮等诸军兵种联合行动,军交运输保障范围将从陆地延伸到海上,并扩展  相似文献   
8.
陈秀平 《国防》2003,(9):48-48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军队、地方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征兵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制约了新兵文化素质提高。其主要因素有:一是思想认识滞后,把新兵文化素质视为“软要求”。二是地方高等院校连年扩招,可征集高学历青年明显减少。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空射诱饵的使用特点和威胁特征,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双基地雷达-单发双收结构下的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模型。分析了空射诱饵信号增强设备发射信号与诱饵本体反射信号构成的接收站1接收信号,与仅接收诱饵本体反射信号的接收站2信号的时域、频域特点,证明很难从时频域区分两类信号。建立了雷达发射信号经诱饵本体反射后在两个接收站的时延差和多普勒频移差的模型,分析得出了信号时延差和多普勒频移差与诱饵运行时间和双基地雷达结构参量的关系,证明两个接收站的时延差和多普勒频移差具有稳定的关系。分析结果对于利用该类特殊结构的双基地雷达探测识别诱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本早在明治初期就已经意识到军事地图对一国安全的重要,并有预谋、有组织地对华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侦察与盗绘。最初,日本通过秘密派遣军事谍报人员收集西方国家和中国绘制的中国地图,再辅以考察民情、采集信息等形式对这些地图加以详细标注、编辑,进而获得兵要地图。19世纪80年代后,日本加速了对中国的盗绘,并赶在发动甲午战争之前基本绘制完成了"清国二十万分之一图",为侵华日军提供了重要的"导航"装备。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进一步组织了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计划周详、人员专业化的第一次临时测图部,使盗绘地图的精度提高到了"五万分之一"。其所盗绘的地图不仅成为侵华战争的前锋,客观上也成为其推行殖民统治的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