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论资排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以前。《魏书》第六十六卷记载:崔亮任吏部尚书时,官员的位置较少,候选的人很多。前任吏部尚书李韶按照以前的方法推荐考核然后再选用人才,引起很多不满。崔壳则采取论资排辈的方法,不问备选者能力,专以资历多长为准。有人对这一做法提出了质疑,崔亮解释说:以往有许多的贤才和吏部尚书共同选拔人才,尚书可以根据推荐者的意见合理使用这些人才。然而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今天选拔和任用人才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吏部尚书一人手中,这就好比用一人做镜子去照天下人。现在官员的岗位那么少而候选者那么多,只好用论资排辈的方法作为权宜之计对他们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2.
"先王"观念与"法先王"思想基本为同一范畴。"先王"观念与古代中国宗法社会紧密相连,还与中国古人对"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延续性"的深刻认识有关。《尚书》中尚未出现"法先王"一词,但是"先王"观念非常浓厚,是中国"法先王"思想的文献源头。"先王"观念也是历史观念的重要体现,它与"殷鉴"思想、"忧患"意识一起构成了《尚书》历史功用思想的整体,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尚书》中的战争动员令可归为三类:列罪状,正讨伐之名;发号令,宣作战之要;励士气,颁赏罚之法。《尚书》中的战争动员令,对于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夏、商至西周时期,神权与王权关系不断演变,逐渐由原来的君权服从神权,演变为君王借助神权来统治民众,前者是"天"处于支配地位,后者实际上是君王处于支配地位,上天或者说天命只是君王用来巩固自己统治的工具.这样的变化在《尚书》中有鲜明的体现,而这样的变化,实际上与国家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禅让制"被"家天下"取...  相似文献   
5.
陈辉 《华北民兵》2013,(12):54-55
钓鱼岛是位于中国东海钓鱼岛列岛的主岛,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被誉为"深海中的翡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6.
近读金马所著《创新智慧论》 ,其中有一段标题为“尽可以欣赏 ,但不必占有”的文字 :“世间令我们羡慕、着迷、爱戴的美好事物实在太多太多了。壮丽山川 ,珍奇的动物 ,千姿百态的植物 ,价值连城的珠宝 ,世代不衰的艺术杰作 ,等等 ,即使是至高无上的帝王 ,腰缠万贯的富豪 ,也不可能全部占有。然而 ,如果变换一下思维角度 ,即使真的占有了 ,其主要的本质的价值 ,也无非是供人欣赏而已。……因此 ,作为一个明智而又清醒的现代人 ,尽管可以不惜代价地创造机会 ,去参观卢浮宫 ,攀登埃菲尔塔 ,畅游尼罗河 ,却决不可为营造安乐窝而过多地耗费可贵的…  相似文献   
7.
夏商周三代十分重视王朝合法性的建构,旨在维护王朝统治的正统性,此于三代鼎革相关的战争誓词中有集中体现。与《尚书》中《汤誓》《牧誓》所载"汤武革命"一致,《甘誓》所载夏启伐有扈氏,保留了三代王朝战争的战前誓词和三代政权正统性构建的理论依据,即天帝信仰、官人之法、安民之政与祭祀传统。纵观"三誓"文辞,不仅可以了解三代正统性构建从敬天到惜民体系逐步完备的早期国家特色,而且也可窥见中国上古时期政治理性渐进觉醒的历史进程。不惟如此,以"三誓"为代表的战争理念还滥觞了战国秦汉以降的"义战"理论,进而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认知自我,寻找自我,定位自我,并不仅仅是青少年所需要做的事,每一个人,都该扪心自问。阅读,正是为人类指出了这样一条通向自我的路径。"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据说这是清代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自题书房的对联。有人问拉美文豪博尔赫斯,你想象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博尔赫斯说,就是图书馆的样子。2012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获奖作品,是一部叫《神奇飞书》的小动画电影,算是圆了博尔赫斯的理想。电影的主人公用尽一生阅读,最后在书籍的簇拥下返老还童,飞向了天堂。对于热爱书籍、热爱阅读之人,  相似文献   
9.
我刊今年第3期刊发了96319部队教导员张楼楼同志的文章《造访"六尺巷"引发的思考》。文中提到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在安徽桐城老宅与吴家相邻,两家为宅间一块空地打起官司。张家人写信给张英,希望他干预此事。张英回信,劝家人礼让三尺,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形成六尺巷。文章刊发后,有读者来信反映,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