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张亚威 《军事史林》2013,(10):44-51
授奖问题的提出 鸦片战争的洋枪火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外国军人、传教士、领事、公使等一批掌握着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洋人相继受聘来到中国,他们分别在海陆军、工矿企业、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和教育等部门服务。这一批在华洋人,在帮助近代中国建设中成绩显著的,清政府均给予一定的奖赏。  相似文献   
2.
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5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科研力量,后来都被称为本部工业的“脊柱”。  相似文献   
3.
贲春志  岳胜军 《国防》2006,(12):67-6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美国对德国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目标最初选定了军事设施、工矿企业、大中城市。可是,当英美空军向德国61个城市投入50万吨以上的各类炸弹,炸死30万人,炸伤80万人,摧毁住宅360万套后,却并未重创德国的战争潜力和摧毁德军的抵抗意志。后来,英美空军终于悟到是目标选择出了问题。于是,他们调整了空袭计划,将交通和能源设施作为打击的重点。结果,德国的生产能力大幅下降,战争潜力严重受损,战争意志迅速瓦解。这便是正确选择目标所带来的作战效益。无数战争实践表明,不能正确选择目标,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而且难以达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