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军事劳动分配领域,究竟是使用军人工资概念还是使用军人薪金概念,以及如何界定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加以规范化使用,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立足于此,本文着重对军人工资与军人薪金两个概念的互用、军人工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军人工资的现实使用和军人工资规范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企业等级工资制存在的问题与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利弊入手,提出工资动态管理的运行方式,继而肯定静态工资,动态管理在企业内部分配中的可行性,以求搞活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军人应该及时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但由于军人工资制度尚不健全,使得军人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建立军人工资调查制度。文章从组织机构、实施步骤、对象内容、指标体系、方法选择、数据处理、调查报告等方面讨论了建立军人工资调查制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4.
马强,听说你又涨工资了,可要继续加油呀!书记您放心,我绝不辜负家乡亲人的期望……前不久,一段暖人心扉的通话,道出了农五师89团基层党支部和外出务工青年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5.
从微观主体人力资源投资的角度来理解军队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流失现象,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经济学成本一效益理论和激励相容理论为基础,在Mincer工资方程的基础上建立转业回报方程,通过计算教育回报率和转业回报率来解释我军高素质人才缺失、高素质人才留不住的现况。为从实证角度分析转业回报率和教育回报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外军对军人工资关系的协调主要从军地工资关系和军队内部工资关系两方面着手。理顺我军工资关系,应当积极借鉴外军经验做法,完善军人工资法体系,合理确立工资参照对象,科学设计军人工资项目,健全军人工资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7.
军人劳动是一种生产要素。军人是其劳动的所有者,有权按贡献索取劳动要素收入。目前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政策,使军人收人同其他劳动者相比呈来源单一、弹性小等差异,特别是非劳动要素收入方面与地方失衡。只有调整军人工资结构,健全增资机制,并对军人职业机会成本、劳动风险及非劳动要素收入进行补偿,才能保证军人劳动要素贡献与所得相符。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军官工资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军官的心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军官工资制度改革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分配原则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军人的心理需求。一方面,军官工资要能体现军人的职业特点,以满足军官的公平需要;另一方面,应建立平衡的补偿机制,以满足军官的激励需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效率工资理论"的论述评价,运用了其中的"怠工模型"解释了"高薪防怠"和"高薪养忠"在军队专业技术干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结合部队实际,对军队应用效率工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与观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发[2001]3号及其配套文件的有关规定,本期就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的具体问题进行解读。自主择业的条件军龄满20年的师、团、营级职务(含相应职级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业技术干部)军队干部,本人提出申请,经组织审核批准,可以选择自主择业。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安置地点选择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地点一般有以下几种选择:1.由其原籍或者入伍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2.可以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3.夫妻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的,可以到任何一方的原籍或入伍地安置,也可到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一方所在地安置;一方转业,留队一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转业一方可以到留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