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LA联邦的桥接扩展和影响时空一致性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仿真应用的发展 ,越来越需要组建大规模分布仿真系统 ,HLA框架的定义和应用为此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使用桥接技术把不同的联邦连接起来是构建大规模联邦的有效方法 ,其中桥接邦元更适合于不同RTI的异地连接。桥接HLA联邦会带来影响系统时空一致性和性能的新问题 ,时间推进和所有权转移是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需要重点解决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一种双层Powerlink网络的Powerlink网关,用于解决不同层次实时以太网总线之间数据转换以及不同网络之间周期同步的问题。其主要是解决了两层实时Powerlink网络通信时的周期不同步问题,通过使用这一同步机制使下层Powerlink网络在接入上层Powerlink网络时能够同步于上层网络,使每一个接入在同一上层网络的下层网络的动作实际都与上层网络保持同步,从而确保双层网络数据交互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介绍TCP/IP协议在卫星通信应用中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而对TCP/IP协议作出修改的空间通信协议(SCPS),然后介绍了基于SCPS协议的TCP网关(即TCP/IP加速设备)用于实现网间互联的方案,最后介绍几种TCP/IP加速设备及其应用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战术互联网是以无线自组织网络为基础,具有自组织、自管理和多跳的特点,可方便、灵活组网,为了解决营一级的战术互联网多网融合的问题,详细论述了基于VxWorks END学习桥的战术多网网关软件的设计开发原理,提出了在以太网基础上的二层桥接的协议转换思想,给出了软件实现过程的主要细节,并给出了参考代码.  相似文献   
5.
针对应用层组播报文转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应用层组播转发速率的新机制.该机制降低了应用层组播报文从主机内存到网卡缓冲区之间数据复制的次数,节省了CPU处理开销.理论分析表明该机制能够降低应用层组播延迟和提高应用层组播转发速率.实验验证了该机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文中提出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异构网络互通互连方案,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ARM9平台的嵌入式Linux的无线网关。通过测试验证了以太网LAN和802.11无线网络之间互通和无线网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军转民》2010,(7):67-67
近日,卫士通隆重地向大型企业市场及各级行业市场推出新一代多功能综合安全网关——CG-USG3000系列。该系列共包括USG3010、USG3020、USG3030、USG3040、USG3050、USG3060六款产品,基于卫士通公司在安全行业数十年的技术积累,结合了行业发展特征和客户的广泛需求,USG3000系列在支持防火墙、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军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通信集成水平,实现各种通信接入手段综合利用,研究开发了通信接入控制软件,重点介绍了通信接入控制软件设计技术,主要包括软件的体系结构,端口I/O技术、队列缓冲技术、数据路由处理技术,最后对设计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通信接入控制软件设计技术实现了各种军用通信手段的集成应用,具备快速消息处理交换与灵活管理能力,满足了通信应用对通信接入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层组播是一种实现网络中心战环境下一对多战场信息分发的有效途径,在对网络中心战环境下应用层组播研究面临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组播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靠组播策略,通过反压技术和备份缓存的方式来保证端对端传送的可靠性,对组播树的错误恢复算法进行了设计.并提供了一种随机路由的辅助策略来改善可靠组播传送的效率,从而满足战场信息分发的高效和高可靠性需求.  相似文献   
10.
10月25日上午,“武警移动自组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程明定)和“移动存储介质安全管理系统”(项目负责人:妙全兴)项目技术鉴定会在学院召开。鉴定委员会由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和西安邮电学院等单位的7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分别审查并听取了两个项目组的研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科技查新报告、测试报告、用户试用报告,并观看了系统演示,进行了质疑,经讨论形成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