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防科技工业》2009,(10):14-15
风猎猎,军旗招展 天蓝蓝,军乐铿锵 当整齐的节奏响彻长安街上 在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2.
康熙、乾隆时期所采取的西北防务政策和措施主要有:军事打击,对少数民族实行因族而治的管理体制,“柔远能迩”的政治怀柔政策,重用良将和循吏。这些政策和措施,致力于统一西北的全局,加强了对西北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知识可以积累,财富可以积累,经验可以积累。这些人们都知道。容易被忽略的是:风险也可以积累。虽然"福之将至"的思维方式人们普遍欢迎,"祸之将至"的思维方式受到普遍抵制,但现实并不因人们愿意,便将福气一个个推到你眼前,也不会因为人们不愿意,就将祸水一波波远远引走。风险永远在安宁、安逸、安详、安乐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积累。这一现象,似乎还不像老子描述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能够真正青史留芳、为后世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汉、唐盛世(前者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后者从“贞观之治”发展到“开元全盛”)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没有避免“盛极而衰”的结果,这一现象又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借鉴。一、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共性…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07年第十期刊载万卫平之《兵团赋》,文辞华丽而凝练,气韵跌宕而飞扬,体物生动而细腻,实开兵团赋作之先河,读后深有所感。赋者"受命于诗、拓宇于辞",更兼纵横家之雄辩滔滔。凡情、景、物、事、理皆可入赋,要在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亦有重藻饰、骈偶、声律、用典者。如果称诗为"精巧玲珑"、"幽兰芳草",则赋可谓"宝马雕车"、"参天玉树"。如果称散文"珠玉散落"、"自然天戍",  相似文献   
6.
一、常怀忧党之心本现了思想上的高境界。常怀忧党之心,这是盛世危言,令人动容!这样的忧患意识,源自高远的战略眼光,源自对国家安与危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源自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强烈的使命感,源自对党内外存在矛盾和潜在性问题敏感的鉴别力和科学判断,以及政治上的清醒。一句话,源自于思想上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赵利 《环球军事》2010,(19):1-1
9月19日晚9时18分,秋雨笼罩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人潮涌动,数千名群众自发聚集在这里,再次见证鸣响防空警报,撞响警世钟。这是沈阳第16次用呜警撞钟的仪式纪念“九—八”事变。与此同时,全国上百座城市同时拉响警报、敲响警钟,沉痛回忆79年前中华民族的耻辱时刻。  相似文献   
8.
康熙8岁登基,16岁亲政,在位61年间,稳定内政,繁荣经济,维护国家统一,开创"康乾盛世"。成就他辉煌帝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刻苦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他治国理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他晚年总结执政经验时所说:"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领导者读书是为了治国,治国必须读书。领导者必须克服将工作与读书对立起来的事务主义倾向,工作繁忙不是不读书的借口。  相似文献   
9.
正《红旗文稿》近日刊文指出,和平、和谐、包容、开明、革新、开放,是回顾中华文明史所得到的主要启示。凡大体上处于这种状况的时候,文明就繁荣发展,而当与之背离的时候,文明就会减慢发展的速度甚至停滞不前。和平、和谐。中华文明植根于东亚大陆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热爱和平。和谐与和平都基于一个"和"字。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和平、和谐,惟和平才能使文明的成果得以保存,惟和谐才能使文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