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法律案件和纠纷,关于公安消防队灭火救援行为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公安消防队灭火救援主体的法律性质,公安消防队灭火救援行为的法律性质,当公安消防队灭火救援行为造成损害时利益受损者可以寻求的法律救济途径等三个方面对公安消防队灭火救援行为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行政即时强制补偿是行政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时强制往往给行政相对人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但我国消防法律法规在赋予公安消防机构即时强制权时,没有规定相应的补偿内容,致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本文就消防行政即时强制补偿的原则、构成要件、方式、标准、程序以及救济途径进行探讨,以期构建我国消防行政即时强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钟伟 《国防》2001,(7):46-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二章第十三条规定:“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在当年9月30日以前,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的安排,进行兵役登记。”第十一章第六十一条规定:“拒绝、逃避兵役登记和体格检查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强制履行兵役义务,并可以处以罚款”。可见,对适龄青年进行兵役登记是法定的兵役工作程序。兵役机关必须  相似文献   
4.
消防行政强制是消防行政执法主体在消防行政执法中享有的一项重要职权,它包括强制预防、强制制止和强制执行;消防行政强制在理论上可以划分为即时性的消防行政强制和执行性的消防行政强制;消防行政强制还应当依照法定的程序来实施。  相似文献   
5.
强制手段、利益诱导手段、劝告与指导手段是管理学中所倡导的主要管理手段。在我国利益诱导手段尚未引起重视。以“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分析讨论了利益诱导手段在公共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并详细分析了经济手段、保险手段、激励手段的具体内容,意在改变我国公共消防管理手段单一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映射是P—(S)_+型的充要条件。继而以中所建立的拓扑度理论为工具获得了一个关于P—(S)_+型映射的满值性定理。  相似文献   
7.
杨清淦 《国防》2006,(9):39-40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一大批优秀的科学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中有许多是军民共用的专利技术,具有重大的军事应用价值,对于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技术大多拥有专利,受国家专利制度的保护,专利的独占性给这些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带来障碍,使民用技术转为军用的成本升高。在目前我国军费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要加快国防建设步伐,迅速提升国防实力,实施民用专利国防强制许可势在必行。一、建立民用专利国防强制许可制度的必要性民用专利是相…  相似文献   
8.
赵晓冬 《国防》2002,(10):17-18
现代高技术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调整、规范人类战争活动的战争法,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战争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现代高技术战争使战争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现代高技术战争改变了战争法的适用条件,战争法适用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现代高技术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的质变,与传统战争相比,在军事思想、军事战略、战争样式、作战方式、指挥手段、作战原则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从传统战  相似文献   
9.
根据出入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通过对不准出入境内含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拆而予以具体定性.以不准出入境的不同适用对象为主线,结合具体的行为主体和适用条件分析论证其法律性质.不准出入境既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也不属于行政处罚或处理性行政决定,而属于行政许可、行政协助或国家行为(视具体情形而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形势任务,对军队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履行“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必然要求在政治工作的思维创新上要取得新突破。政治工作的思维创新,要在从机械化思维向信息化思维、从间接性思维向直接性思维、从“事本”思维向人本思维、从强制型思维向民主型思维、从执行型思维向创造型思维、从封闭型思维向开放型思维等六个方面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