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后方仓库,在担负战略物资储备和主要作战方向战区部队物资器材供应保障上,具有重大责任,必须积极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创新运用"团结协作、快速精确、服务打赢"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深化推进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各项工作中提升保障打赢的能力。一、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后方仓库必须按照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要求,积极推进管理理念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一是更新观念。坚持以强  相似文献   
2.
科学有效地储备战略物资是实施强有力后勤保障的基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有限军费最大效益,确保打赢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条件。要使战略物资储备达到科学有效,必须科学确定各种物资的储备量。不同品种、规格的物资合理适应。改善物资储备方式。简化计量方法。改进物品包装。加强储运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国家专项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的现状及特点,从建立综合物资储备协调部门、运用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采用多元储备方式等方面提出对我军物资储备体制机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唐文海  刘斌 《国防》2013,(11):8-9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必然途径。经过多年实践,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工业布局、战略物资储备、人才培养、社会化保障、交通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应当看到,这些领域有鲜明的国家主导色彩,往往是由国家统一调集资源,从战略层面进行筹划、布局、组织和推动的。相对于国家,地方各级因为事权划分不同,  相似文献   
5.
李国记  王翼 《国防》2007,(7):44-46
我国内陆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铁路、公路干线纵横交错,连接南北、贯通东西;航空机场星罗棋布,空中军事交通建设发展迅速,是战时我纵深战役军团机动和战略物资输送不可或缺的陆上战略通道.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内陆地区"保畅通"的有效对策措施,对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动员的实施与经济动员的准备具有密切的联系,经济动员准备越充分,进行经济动员就越有把握。现代战争突然性强,经济动员往往滞后,为有效快速地实施经济动员,做好平时各项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文英 《宁夏科技》2002,(12):47-48
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大多数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需要进口。如没有进口,其军事、工业等都将面临瘫痪。于是,日本的两个主要国防问题便是保卫海上交通线和防止海上入侵。近年来,日本不断提高远程拦截能力和远程反舰能力,希望建成一个完善的能覆盖整个日本本土及周围广大空域的现代防空体系,幻想该自卫体系“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8.
李金宇 《国防》2011,(7):50-51
国民经济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头戏。现代战争具有爆发突然、预警时间短、节奏快、高投入、高消耗等特点。新形势下,要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加强和改进国民经济动员工作,营造好连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桥梁",促进军事需求与国民经济供给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刘磊 《军事历史》2021,(4):65-68
战略物资储备布局是国防布局和经济布局的要素,对国家整体战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20世纪开展的三线建设前后这段时期,我国战略物资储备布局随着国防和工业布局的调整而调整,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当前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推进战略物资储备布局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即在兼顾安全与发展两种需求时必须有所侧重,在选择行政与市场两种手段时必须制度创新,在统筹国家与区域两个层面时必须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10.
陈上夫 《国防》2001,(8):30-30
自机械化战争诞生以来,作为机械化武器装备之血液的油料,一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现代战争中,油料消耗居作战物资消耗总量的第一位。由于油料资源在现代战争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无论在海湾战争还是在科索沃战争中,进攻一方都将敌方的油料资源列为重点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