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龙同志在抗战时期的军事经济思想,是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抗日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发展生产为中心。搞好根据地各项建设,解决财经困难,为我军提出巩固的依托和基地;他提出军队有庞大生产力的思想,为人民军队参加生产提供了指导意义,对毛泽东关于军队参加生产的军事经济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关于依靠群众搞好建军基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力发展生产,坚持勤俭建军等思想,对我军现代化建设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即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3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相似文献   
3.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山东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努力,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作为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八路军第115师发挥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最先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民主联军从吉林以东、长春以西、郑家屯以北、梅河口以南及辽南、热西、冀东等七个重点方向上同时发动进攻,其势如潮涌,纵横关内外。大战结果,民主联军于战略上贯通南北满,一举扭转东北战局,开始掌握战场主动权,迫使东北国民党军转入战略防御,有力地支援了关内战场作战。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1941年底的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是罗荣桓政委就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后,第一次组织指挥的山东(津浦路以东)八路军反对日军"大扫荡"的重要军事行动.在这次反"扫荡"中,八路军第115师师部和直属队、中共山东分局(以下简称分局)、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战工会)等机关被敌合围5次,被敌袭击1次.第一次在留田,第二次在大古台,都是在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英明判断、具体指挥下巧妙地脱离了险境,使敌人扑空.第三次在岸堤附近的北村,罗政委、陈代师长等指挥部队,激战一天,打破了敌人的合击.在安保庄受敌袭击,罗政委带一个排并指挥特务营掩护,陈代师长率机关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第四次被敌合围在大青山大古台地区.第五次突出敌人的合围是12月3日拂晓前在大沟,是陈光、陈士榘和萧华指挥的.  相似文献   
6.
樊帅 《国防》2016,(1):82-84
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历经八年艰苦卓绝的抗争,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恢复了民族和国家的独立自由。漫长而残酷的战斗,不仅发生在辽阔的大地,也发生在燃烧的天空。  相似文献   
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国际社会和各界人士十分关注东方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的表现。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认为中共是抗战的坚定派,中共领导的军队是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共创建的根据地是抗战胜利和中国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政府根据<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向中国政府以贷款的方式提供飞机等抗战急需的武器.本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抗战期间苏联援华飞机的数量、机型及其在对日本空军作战中表现出的特点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940年,正当日军凭借优势装备在中国大地上猖狂攻城掠地、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之时,在其统治的“王道乐土”古城开封,突然曝出让日寇心惊胆颤的特大事件:日本侵华特务机关的重要人物、“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和数名日军头目于5月17日被人刺杀于该特务机关驻处的山陕甘会馆。而这一震撼当时日本国内和日军高层的神秘刺杀事件背后的抗日英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日伪军大讨伐后,东北义勇军的战斗损失、人员去向和人数进行了翔实的考证,对学术界关于东北抗日义勇军前期斗争结论进行了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