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基层各项工作的成败得失,不能以领导者的个人意志为标准,不能以个别教条为标准,更不能以自我利益为标准,而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检验的根本尺度。基层各级领导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遂开展向苏联军队学习先进建设经验活动。本文在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人民军队在学习苏联建军经验中出现的偏差和意见分歧,对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有关反“教条主义”主题的确立进行了分析,从当时的国内、国际因素,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处理党内不同意见方法上的缺失等不同层面,剖析了1958年全军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的原因,也对这场斗争的消极影响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学习和借鉴苏军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初期 ,如何建立巩固的国防 ,建设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人民军队这一重大课题 ,被突出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及老一辈革命家 ,在我军建设的新阶段里 ,通过贯彻“以我为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学习和借鉴苏军经验 ,探索出了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建军路线 ,有效地促进了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今天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 ,对于我们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国防和军队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需要与可能新中国成立后 ,西方各国采取了敌视态度。美国不仅不承认新中国 ,还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  相似文献   
4.
李涛 《军事史林》2013,(7):33-34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在接连经历四次“围剿”的惨痛失败后,此番卷土重来,国民党军采取了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在苏区周围构筑纵横交错的碉堡封锁线,企图步步为营、处处设碉、层层巩固、节节进逼,封锁、蚕食苏区,最后寻求同红军主力决战。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战略指导,红军先是冒险出击,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御敌于国门之外”;继而消极防御,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与强敌拼消耗。结果浴血奋战一年,仍未能打破“围剿”,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破除“四种主义”,从而在“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一个相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诸多成败得失让人们有了这一普遍真理认识.第二个相结合,人们远没有达到第一个相结合的认识水平.武汉...  相似文献   
7.
潘宏 《军事历史》2012,(2):30-33
1958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要求在全军认真展开反“教条主义”斗争.会议所做的关于反“教条主义”的决议,使人民解放军在学习苏军建军经验过程中出现的意见分歧,没有沿着“在学习方法”、“思想工作方法”上查找问题,而是结合当时不断被烘托的政治气氛,上升到方向性、路线性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本文以史实为依据,详尽分析了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的主要原因,并对其产生的严重影响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