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人教版的初中数学书上,经常会出现“数学猜想”(即归纳数学规律)类型的题。“猜想”是一种数学思想,它对于我们解答探索性问题,是有很大的帮助,我在教学中收集了以下例题来说明如何归纳数学题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插入一些趣味数学题目,可以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适当时机为学生布置一些趣味的课外数学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一切矛盾的东西总是互相联系的,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统一体之中,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数学题中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即矛盾,解题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有目的、有效地转化矛盾,最终解决矛盾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解题是什么?解题就是转化,就是由此及被的转化,在不断的转化过程中,使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从而使结果呈现.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中,不少学生总习惯于搬用已有的经验,机械模仿,表现出思维的依赖性、呆板性.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鼓励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发散思考,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意识之网,最终获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效果.那么怎样激励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创设发散思维问题,有计划有目标的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思维变通培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