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细读谢冕、洪子诫两位导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1948-1975)》,深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一直影响着中国40-70年代的文艺政策、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在四十年代的影响,主要是出现了解放区文学,出现了以表现农村和农民为主,符合农民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的一批文学作品,这时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频繁的战争孕育了军旅文学并推动了其成长和发展。中国从古代到现当代,出现了许多反映战争的优秀作品,这些军旅作品为中国文学的多姿多彩增添了魅力。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军旅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并对现、当代军旅作家及作品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
    
《兵团建设》2009,(24):48-48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相似文献   
4.
英雄形象与英雄主题是军旅文学舞台的焦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军旅文学的英雄主题和叙事方式多次发生裂变:从完美英雄到人性英雄再到个性化英雄重塑,折射出时代风云、社会转型以及政治伦理、世俗文化影响。本文着重考察当代军旅文学英雄主题的嬗变,捕捉和把握当代军旅文学的更新和变化,进而探寻军旅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前夕,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严俊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全面介绍了"嫦娥二号"科学目标、探月对天文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以及国家天文台所做的工作。他说,"嫦娥二号"是承前启后的,我的工作也一样。问:"嫦娥二号"的科学目标是如何设定的?答:人类探月大致分"探、登、驻"三个阶段。"探"就是对月球进行探测,"登"就是载人登月,"驻"就是在月球建立长期的基地。我们目前进行的是探月的第一阶段工程,分为绕月探测、软着陆探测和采样返回。"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的桥梁,原来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经过适应性改造研制而成,是为"嫦娥三号"提供先行性试验。"嫦娥二号"的科学任务是根据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6.
轻裘缓带     
毕淑敏 《兵团建设》2010,(10):46-46
有一阵,我对各式各样能让自己放松的法子颇感兴趣。看了不少的书,听了若干的讲座,甚至还向别人传授过放松的技巧.以应对诸如考试时的大脑蓦然空白、马上就要上场演讲却遗忘了最重要的名称等等窘迫的危机。应用的结果是有微效。但无显效。一种治标的法子.利用身体和心理相辅相成的原理.以规定性的动作让肌肉松弛,期待着达到心境松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冬夜潜伏     
戴俊马 《国防》2010,(11):81-81
摄氏零下二十七度的夜晚 失血的月亮病怏怏的 白毛风打着旋儿怪唳 寒流不停地冲击防风眼镜 厚厚的冰花 阻断视线  相似文献   
8.
中国之春     
春天的风 透过新生的树叶 停在我的书房前 在人们最绵软的心房 留下优雅和风度 像一个曼妙的女子 春天让人心动  相似文献   
9.
杨伟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工程系主任,我国无人驾驶飞机总设计师和可靠性工程的奠基人,为我国军事装备的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去年1月去世。同年7月,北京《支部生活》杂志刊登了反映杨为民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国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感人事迹的长篇通讯《杨为民的人生透视》。今年3月,杂志社决定把杨为民的事迹创作成艺术作品,搬上舞台,为广大共产党员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供一个生动形象的典范。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对杂志社总编辑刘陈德同志完成了《杨为民》剧本创作给予肯定。来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11名演职人员立即投入排练,20多天后,全剧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批评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十分矛盾 ,又深受其影响。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在后殖民批评中引起多方面的强烈反响。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观对把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学状况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