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查理 《国防科技》2001,(6):94-9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两个最大最成功的研究项目“雷达研制”和“原子弹研制”(通称“曼哈顿工程”)将联邦政府的主要投资吸引到该研究领域,并建立了新的联邦政府实验室和新的研究管理机制。这个结果与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的科技发展战略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2.
1962年春季的一个夜晚,一个矮个子的苏联人走进了FBI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室,主动提出为美国充当间谍。这个39岁的苏联人名叫阿列克谢·库拉克,是克格勃驻纽约的一位特工,平时以联合国科技官员的身份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3.
于洋 《环球军事》2013,(22):57-59
1916年7月30日,美国新泽西州埃利斯岛的弹药库发生了一起爆炸案。这里是美国支援欧洲盟军弹药的重要发货点,占运送弹药比例的3/4。当时的爆炸声不仅传到了费城,还震碎了曼哈顿下城及新泽西州海岸的住户玻璃,并惊醒了远在马里兰州和费城的居民。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调查,美国警方最终确认,这是德国人_手策划的阴谋破坏行动,目的是阻断当时保持中立地位的美国政府向欧洲盟国运送战备物资。  相似文献   
4.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4,(11):64-65
拿手术刀的卧底 伊格纳茨·格利伯博士曾是一名产科和外科医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加入德国军队服役,后于1925年移民美国。成为美国公民后,伊格纳茨定居在纽约市曼哈顿的约克维尔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