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崇敬朴素     
夜来读书,看到这样一件往事,让人颇生感慨。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名校迁到昆明后,成立了西南联大,几年闯竟培养出一大批星光灿烂的杰出人物。自然科学家有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华罗庚;人文禾斗学家有何炳棣、朱德熙、吴晗;文学家有穆旦、汪曾祺……令人疑惑的是在当时极其艰难的环境里,涌现出来的人才竟比三校前20年的总和还要多,这成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谜。  相似文献   
2.
刘凌 《云南国防》2000,(2):20-20
“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帮助中国人增加了自信心,这个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这是杨振宁教授于1995年1月28日接受香港电台记者采访时的谈话。  相似文献   
3.
冯志铎  黄林林 《国防》2009,(11):65-65
笔者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1985年,杨振宁看望身患癌症的邓稼先时,问起当年国家为两弹研发的有功人员颁发奖金的事情。邓老说:"奖金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当时,由于国家经济条件不好,发给整个"两弹"科研队伍的奖金总数仅仅1万元整,受奖机构自身又拿出一部分钱按照10元、5元、3元的级别分下去。  相似文献   
4.
田野 《国防》2009,(11)
笔者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1985年,杨振宁看望身患癌症的邓稼先时,问起当年国家为两弹研发的有功人员颁发奖金的事情.邓老说:"奖金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当时,由于国家经济条件不好,发给整个"两弹"科研队伍的奖金总数仅仅1万元整,受奖机构自身又拿出一部分钱按照10元、5元、3元的级别分下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