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初期(1912—1927),为适应振军经武的需要,无论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及其追随者,都十分重视军械引进与制造工作。而兵工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系关兵工制造能否独立的根本。民国建立初期,吸取清末的经验教训,兴办汉阳兵工专门学校,以期培植制械根本;重视兵工留学人才培养,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加强兵工制造专门人才管理,使用好现有人才。这些措施,尽管规模有限,却为后来兵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国军事是民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军事志便是关于民国军事的系统记述。由于学界对民国时期的战争、军事思想及人民军队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多 ,故本军事志侧重于军事制度及其与军队建设密切相关内容的记述 ,主要涉及国家和地方的军事组织机构、军队体制编制以及边防建设、军事教育、后勤装备等方面 ,并对驻华外国军队和伪军的情况作了概略介绍。由此可大致探寻出民国时期军事发展的总体脉络 ,并总结出民国军事的基本特点 :政局不稳导致军制混乱 ;军事近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半殖民地半封建印记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3.
王红 《军事史林》2010,(12):36-39
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际,中国的北洋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同属协约国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  相似文献   
4.
邓高如 《国防》2007,(6):F0004-F0004
维公元2004年9月5日晨,雷霆挟千里,暴雨袭万州;山崩地裂将至,黎民百姓匪知。逸夫婴儿犹酣睡,小镇早市生意隆。万州区铁峰乡民国场一派祥和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村落,窖藏着一份百年的海军情怀。从清、民国到新中国成立,这里走出了近十代海军英才,他们的“村规民约”上熔铸着为中国海洋权益,民族兴衰而战的执著精神。  相似文献   
6.
民国档案是进行民国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本文从三个具体事例出发,阐述了在从事史学建设写作时,应遵循档史结合、编研结合的原则,以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川军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队的简称。清末 ,清政府编练新军。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取而代之的是袁世凯北洋军阀的血腥统治。而四川军政大权也落入袁世凯的爪牙胡景伊手中 ,四川军阀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于1946年3月1日组建了一支特种武装力量--交通警察部队,它随着大陆的全部解放宣告完结,存在了近4年之久.这支武装虽名为交警,却同现今全国由公安厅局所辖负责城市公路交通指挥、督办驾证、处理交通事故的交警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1,(13):12-13
每一个党组织的建立,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海军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就充满了曲折和艰辛。20世纪初叶的烟台,是一个闭塞的地区。在东郊,有一所晚清遗留下来的海军学校,被称作“烟台海军学校”,它更是军阀混战的工具,受到当局的严密控制。然而,十月革命的强劲春风,吹遍了中国每一个角落,共产主义的种子在这里也悄然萌发了  相似文献   
10.
在民国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的“新战国时代”,顺应时代需要,孙子兵法研究呈现出一个不间断的发展趋势,贯穿其中的主线始终是民族救亡,实践的需要始终是第一原动力。通过民国学者们的努力,使得孙子兵法被高度重视,孙子兵法从传统兵学发展成为一门具时代意义的现代兵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关于孙子兵法的研究与交流日益增多,孙子兵法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显著。民国时期孙子兵法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有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一是研究群体未能整合力量,形成集体智慧;二是研究成果未能转化为可执行力,有效指导实践。因此,研究与学习孙子兵法,必须注重与时代、实践的需要相结合,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之;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其治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