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0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机构是分开好还是合起来好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进而论述了加强质量保证部门建设的要害问题是:质量保证部门应在承制方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下独立、客观地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探讨了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理顺“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强化约束与激励机制、科学划定军队事业部门财务管理的责权利边界,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夯实事业部门财务管理的基础等问题,提出了推进经费供应标准化、突出预算管理龙头作用、完善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近期,随着河北邢台市纪委推行“简约工作法”、浙江诸暨市开展“十简”作风建设,“简约工作法”这个新颖的工作理念,因为强调办事程序简化、组织会议简短、讲话汇报简要、公务接待节俭,被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部门所认同和践行。军队作为随时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武装力量,要闻令而动、动若风发、雷厉风行、以快制胜,  相似文献   
5.
干部考核信息反馈,是指干部部门在对领导班子或干部个人实施平时考核、任职前考察或阶段性考核后,由指定的反馈者将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告知领导班子或干部个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征兵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满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优质军事人力资源需求.然而,与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快的形势相比,征兵制度的改革力度还应继续加大.笔者认为,目前重点要从树立新型服役观、发挥利益机制杠杆作用和完善相关法制规范的角度,对征兵制度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7.
一盼一把号。“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具体工作的落实者 ,能不能做到不忙乱 ,关键要看领导机关吹的是不是一把号。有的领导机关喜欢各吹各的号 ,各奏各的调 ,搞政出多门 ,往往使得基层无所适从 ,顾此失彼。要吹好一把号 ,党委、首长要当好“总调度” ,四大部门都要从基层建设实际出发 ,做到“分工不分家” ,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 ,注意区分好层次 ,协调好力量 ,以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行动 ,形成大抓基层的阵势。特别是在工作头绪多、任务紧迫的情况下 ,领导机关尤其要做到自己首先不乱阵脚 ,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安法制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警卫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卫法制建设亦应纳入我国公安法制建设之中.当前,警卫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警卫立法.警卫立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是警卫法制建设现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明确警卫工作地位、理顺警卫工作关系的需要,是警卫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略论宋朝军事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梅 《军事历史研究》2002,2(4):100-105
宋朝是我国法制发达、军事法律思想异常丰富的时期 ,宋朝军事法律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其内向性与保守性。这一特征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原因 ,而其最集中的表现则是兵权的高度集中。这一方面使宋朝改变了五代以来政局动荡、藩镇拥兵自重的局面 ,促进了王朝内部的稳定 ;另一方面 ,又使宋朝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中长期处于退守态势。研究宋朝军事法律思想的利弊得失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经济繁荣与国防安全、和平愿望与军事威慑的关系 ,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衍国 《国防》2016,(11):69-71
面对当前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看管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以强军目标为引领,坚持依法从严治军,努力破解工作难题,提高仓库看管队伍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