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了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对民船动员的要求及我国海上保障力量和民船的现状及动员潜力的基础上认为,要打赢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必须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民船动员体制,加强民船动员的立法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民船情况,切实落实平战结合措施,提高民船队伍的军事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3.
国防要闻     
《国防科技》2007,(6):4-5
韩国决定自行开发新型3000吨级常规潜艇韩国国防部于5月16日决定在2018年前利用本国技术开发新一级排水量为3000吨的潜艇,并计划在2021年前建造9艘该级潜艇。在由韩国国防部长金章洙主持的防御项目会议中,参会人员批准在2018年前对该级潜艇的开发投资2.5万亿韩元,并支持在2021年前建造超过8艘该级潜艇的决定。此次潜艇的开发将使韩国成为世界上第12个建造潜艇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曾经是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海上强国,它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余年里雄居世界第三,仅居美英之后.战后,日本的海上力量经历了短暂的沉寂后又卷土重来,吸取了二战中海战失利的教训,在建造各种水面舰艇的同时大力营建潜艇部队.  相似文献   
5.
狙击战是步兵分队实施城市、山地、丛林等常规作战中常用的战术手段之一,也是武警、特警及其它特种部队在执行维稳、处突、反恐、防暴等持种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作战方式。狙击打手作为构成狙击战最基本的单元,其技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狙击任务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生 《国防》2008,(5):54-55
海洋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海上安全维系着国家未来重大的生存和发展利益,没有海上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去,我国所受到的外来侵略主要来自海上;现在,国家在安全上所受到的主要威胁依然来自海上。要保障国家的安全,首先要重视海上的安全。从1840年开始,日、英、美、法、德、意、奥等国的军队,从海上入侵我沿海地区竟达470余次之多,从辽  相似文献   
7.
9月中旬,海军一支编队和“蓝军”打得难解难分,此时,一支神秘的民兵机动编队直插“蓝军”背后,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有力支援了“红军”行动。这种由医疗救护、海上补给、通信抢修等多种遂行海上任务的分队构成的民兵机动编队,通称为海军民兵分队。近日,记者在东海某海域,随行记录了浙江省平阳县海军民兵分队与某海军舰艇编队对接演练的精彩场面。  相似文献   
8.
王世伟  祁磊  康磊 《军事史林》2008,(11):49-51
太平洋战争中,“大和”号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在九州以南海域被美舰载机击沉,“大和”号从此成为秘密。让人感觉疑惑的是,从“大和”号的设计构造来看,它那庞大的身躯根本不可能仅在1小时内就沉没。但事实却让人不可思议。于是,有人怀疑是神灵在那次海战中保佑了美国。  相似文献   
9.
那是一个海上民兵歼敌的少有战例。“海上歼敌先锋号”的民兵英雄故事至今在东海民兵队伍里传扬。  相似文献   
10.
《当代海军》2008,(3):4-4
日本媒体1月11日报道,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当天下令海上自卫队为恢复在印度洋向美英等国舰船提供燃料补给等后勤保障做好准备。如在本月16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了关于自卫队派遣规模和期限的实施计划。海上自卫队计划派遣“近江”号补给舰和“村雨”号护卫舰前往印度洋执行上述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