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水通信     
近一百多年来,对于一个海军指挥官来说,潜艇已经发展成为可以使用的最有效的武器平台之一,它在传感器、武器、动力装置、续航力和船体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然而在将上述进展集成为对水面舰队的直接支持方面,可说是成效甚微.这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最令战术家们感到灰心的是缺乏实时通信能力.当然,随着大量设备获得使用许可,在潜艇通信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几乎所有当前系统的技术规格都不符合潜艇对自由机动的要求,特别是在深水通信中.遗憾的是,当潜艇要返回到潜望深度听清楚它的广播电信时,除了使用"通信路由"或定时通信外,另无选择地这会失去许多使用权限.两次听清楚广播时间间隔可长达18~24小时,最糟的情况下可能意味着全体人员几乎一整天不知道战争爆发或作战方案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大型深水装备被海洋油气业界称为“流动的国土”,是大力推进海洋石油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利器”在南中国海领海争议正烈之际,“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的南海开钻,现实与象征意义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3.
很快,南海就要进入台风季节,且7-9月更是该海域台风肆虐的高峰期。每当台风来临,海面上总会狂风大作、涌浪翻滚,从而对过往舰船、飞机造成极大的损害。果不其然,鉴于天气恶劣等原因,6月16日菲律宾多家媒体报道,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已经下令菲海岸警卫队及渔业和水产局船只撤出黄岩岛海域。而此前,颇  相似文献   
4.
作为权责归属及市场交易的核心元素.产权改革影响着军工科研院所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水平.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至今.军工科研院所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而今.改革进入深水区,产权问题成为一个难以绕开的主要障碍。对绝大多数军工科研院所来说.产权模式仍属于国家一元所有.名义上是”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却没有真正触及产权的调整和变更.也没有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三峡强风化砂侧限固结和侧限压缩渗透试验的结果,即风化砂侧限压缩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渗透系数随应力增加(或孔隙比减小)而降低的关系,针对深水抛填风化砂在自重和水压力作用下的工程特性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出了深水抛填风化砂其饱和容重,干密度,孔隙比和渗透系数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得出了若干对于围堰堰体力学状态,渗流状态分析以及防渗墙构筑等有实用  相似文献   
6.
浅海 《当代海军》1999,(4):59-59
人们常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探索自然的漫长历程中,人类首先征服的是海洋。1624年,荷兰人克列林首先制成了木质潜艇,它以涂油的皮革为壳,有12名桨手,能潜到水下4~6米处航行;1772年美国的布什内尔制成了能潜航半小时之久的“海龟”号  相似文献   
7.
资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7,(5):71-71
中航一集团与南理工成战略合作伙伴4月16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与南京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签字仪式举行,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15,(1):38-41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团队再入九天向明月,"小飞"胜利把家还。2014年,他们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协同,攻坚克难,确保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献对水压场的基本方程进行分析,得出了水压场的“浅水理论”。本文用它对中深水细长船水压场某些方面进行分析,即用它对中深水细长船水压场进行计算(船的正下方除外)和对不同水底深度的动水压力系数进行换算。两者所得结果在亚临界流动范围内均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13,(3):F0004-F0004
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船集团”)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始建于1898年6月.百余年来,以“大船精神”为引领。“大船人”通过不懈努力和奋斗,成就了中国造船业发展进程中无数的荣耀与辉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首艘万吨轮、六十年代首艘两万吨油船,八十年代首艘出口船,九十年代首艘VLCC.直到21世纪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创造了中国造船工业70多个“首制”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