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八一赋巍巍华夏,历五千载波飞云涌;熠熠神州,经十万阵雨骤风狂。煌煌盛世,看六十年人民中国,莽莽铁军,护十三亿百姓安康。飘我军旗,红自南昌。忠诚之旅,党指挥枪。一九二一,岁次辛酉,嘉兴红船,破雾启航。一九二七,岁次丁卯,八一晨曦,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兵》2007,(3):32-33
议军会上“武装分数”亮红了脸;3000余名技术民兵走上讲台;“民兵阳光工程”增强致富本领。  相似文献   
3.
作为清朝在贵州东部设置的重要军镇,镇远镇于顺康之际旋建旋撤,乾隆二年又重新设置。自清初至雍正年间开辟黔东南“苗疆”早期,战争局势是军镇选址的首要原则,驻军是对当地的主要控制方式。由此造成了镇远镇的设而复裁及其周边清江镇、台拱镇的崛起。但在雍乾之际,苗民起义冲击了清朝在黔东的统治。清廷于是调整军事策略和治理方针,通过重建镇远镇撤出大批苗疆驻兵,易以修道路、立屯卫、兴文教等措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向苗疆渗透王朝权力。总之,镇远镇的演变,是黔东南地区融入大一统国家过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清代湘西苗疆地区驿传体系的设置随着清朝治理政策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加强了清朝对这一地区的治理。清朝在湘西苗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渐次建立起包括驿站、铺递和汛塘在内的庞大的驿传体系,实现对该地区的直接控制。湘西苗疆地区的驿传设置和军事布防密切相关,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康雍时期是苗疆驿传体系的初建阶段,乾嘉时期是苗疆驿传体系的调整完善直至定型阶段。苗疆地区驿传体系的运转离不开土弁的参与以及苗民的应役,驿传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协济和藩库拨给。驿传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湘西苗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驿路沿线和军事防线上逐渐形成了商业市镇。  相似文献   
5.
钦迪特(Chindits)是缅甸人信奉的万能神兽之名.据缅甸神话传说,钦迪特是个狮首鹰身的神兽,既能在天空翱翔和地上飞奔,更善水中遨游,是飞禽走兽和水族之王,惯于除暴护良,被缅甸民众视为保护神,故在建筑物及房屋的门楣上雕刻着它的像,以示崇敬.1942年4月18日,二战中的英军名将温格特来到缅甸.  相似文献   
6.
梁毅 《中国民兵》2014,(11):37-37
崀山,湘西南新宁县境内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被冠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之美誉,成为成千上万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无疑,离不开被誉为良山“守护神”的特殊队伍——湖南省新宁县人武部的干部职工和2000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部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小说以爱情为主线(这种情感旋律异于"五四后"作家们在小说中所倡释的"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也不同于上世纪30年代"革命+爱情"的创作路线)。沈从文借助爱情表达了真挚相爱的人际关系,显示出看来平凡而实属崇高的美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来清代苗疆"屯防"问题研究经历了起始、发展和高潮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均产生了不少力作。专家学者们对清代苗疆"屯防"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治苗"政策、"苗防"问题、"屯政"问题等。对清代苗疆"屯防"问题研究还存在研究队伍不稳定、研究重点不突出、研究方法不新颖、研究数据不一致、对屯防文化不重视、文献资料未充分挖掘和利用等问题,专家学者们应采取相应措施,办求尽快产生有巨大影响的新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