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视觉导航自主车方向控制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通过图形仿真的方法对基于视觉导航的自主车(ALV)方向控制系统进行性能分析,以大量仿真结果分析各组成子系统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分析了美军战术轮式车的发展情况。由于资金缺乏,大部分战术轮式车过于陈旧的现状还将继续下去。文中还分析了把旧车翻新改装,即实施延长使用期计划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战术轮式车现代化的需要,但要真正加快战术轮式车现代化进程,还得要资金保证。  相似文献   
4.
5.
为了综合评估发射车在作战中的生存能力,区分参数-性能-能力-效能四个层次建立武器装备评估空间,构建对象、内容和层次三个维度的评估框架,划分五类自然环境、三级威胁环境和三种作战状态,将外界环境引入评估过程,用被发现概率和损毁概率表征发射车隐蔽伪装能力和抗毁防护能力,建立发射车作战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提出典型作战流程和分级环境下的发射车生存能力改进可靠性、可信性、可用性综合评估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在不同环境和作战状态下各型发射车生存能力差异明显,模型能在性能空间、环境空间、作战流程空间多个维度动态评估发射车的生存能力,为发射车性能设计、战场运用  相似文献   
6.
利刃般的车首,迷彩的涂装,巨大的浮箱……两栖突击车方队隆隆驶来。 这支部队的亮相,向世界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中国陆军有了两栖机械化部队,他们来自南京军区“硬骨头六连”所在师。这也是南京军区历史上首次组织装备方队在国庆大典上受阅。  相似文献   
7.
在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下,由2辆“勇士”指挥车带领,16辆“红箭9”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排成4列,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我军“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第二次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块混合网格,采用RNG湍流模型、流体体积法(VOF)和PISO算法对某型两栖侦察车带自由表面的粘性绕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方法采用相关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误差在9%以内.针对模拟结果显示的影响其水动力特性的主要结构部位和外形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计算分析了轮穴、车体切角、车轮状态以及车首导流板对两栖车航行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车体绕流场特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航速10km/h时减阻效果可达原车总阻力的69.2%,有效地提高了某型两栖侦察车的航行性能.  相似文献   
9.
常规布局及结构化的城市环境中的无人地面车,其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技术的研究相对成熟.然而,无人车在信息未知、环境复杂的野外进行自主规划和障碍规避尚存在困难.针对复杂环境中无人车的路径规划和轨迹规划技术展开研究,首先,考虑环境相对未知、存在凹凸障碍物和起伏地面等因素,利用激光雷达、相机和IMU组成车载多传感器系统获取复杂的...  相似文献   
10.
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是区域反导战术级目标分配后确定最优拦截方案的决策问题,对于直接提高拦截效费比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协同拦截的物质基础、协同过程和协同特点,然后给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协同拦截规划模型、规划算法,最后计算了发射车可协同拦截次数,构建自适应协同拦截模式决策模型。开展基于MAS的区域反导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研究,为实现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顶层设计夯实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