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锥套锁紧 V 带轮》是等效采用 ISO 4183-1980的一项基础件标准。与国家带轮标准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较高,标准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选用单芯聚氯乙烯绝缘铜导线和铝导线为实验材料并模拟火场条件,制备铜、铝导线搭接形成的一次短路痕迹、二次短路痕迹、火烧痕迹、过负荷痕迹和接触不良痕迹,为识别和分析铜、铝导线搭接痕迹并客观地认定火灾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二轴晶外锥折射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晶体的简正模方程出发,求得在二轴晶体中,当光线沿第二类光轴(光线轴)方向行进时,所对应的电场矢量和电位移矢量,并通过几何证明,验证所有折射光线在晶体内均在同一锥面上。  相似文献   
4.
钢管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为提高钢管在弹性阶段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设计并制备了锥台嵌挤预应力约束混凝土,以实现钢管对混凝土的主动围压约束。采用6 m高度落锤冲击试验,对比了预应力约束混凝土、素混凝土和常规钢环约束混凝土的破坏模式,分析了主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应力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平均预应力大于1 MPa时,其产生初始可见裂缝时的冲击能量是素混凝土和钢环约束混凝土的4~20倍;其破坏时的冲击能量远高于素混凝土和钢环约束混凝土,甚至超过40倍;相比钢环约束混凝土,预应力约束混凝土破坏时裂缝更细,整体性更好,且可以更为显著的提高高强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为有效提高预应力约束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钢环的锥面倾角不宜大于3°,采用正六角形钢环要优于圆形和正四角形钢环。提出的锥台嵌挤预应力约束形式可以用于提高钢管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也可应用于防护门面层或遮弹层等结构中。  相似文献   
5.
一类反向混合单调算子方程组解的存在惟一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锥与半序理论和非对称迭代方法,讨论半序Banach空间一类反向混合单调算子方程组解的存在惟一性,并给出了迭代序列收敛于解的误差估计,同时推广讨论了非反向混合单调算子方程组解的存在惟一性.所得结果改进和推广了混合单调算子方程某些已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修复45钢磨损装备零件,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35合金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分析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由γ-Ni和Ni3B两相组成;熔覆层中存在平面晶、胞状晶、枝晶等多种形态;Ni35熔覆层的硬度为450HV,熔覆层的耐磨性是基体的2.86倍。  相似文献   
7.
锥形件的拉深,其变形区的位置、受力情况、变形特点等都与圆筒形零件不同,所以拉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都与圆筒形零件不同,锥形件拉深凸模与坯料接触面积小、压力集中、容易引起局部变薄;锥形件拉深时自由面积大、压边圈作用小、容易起皱。尤其母线内凹浅锥件更加难拉深成型。本文论述了母线内凹浅锥件拉深五道工序复合在一起成型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加肋凹型锥-环-柱结合壳的塑性极限承载能力,首先通过有限元法分别对加肋凹型锥-柱结合壳和加肋凹型锥-环-柱结合壳进行了塑性极限分析,对比了结构的塑性极限载荷;然后,分析了加载过程中结构的力学行为,提出以极限载荷系数和塑性区扩展长度衡量局部进入塑性后,结构继续承载的能力;最后,指出了加肋凹型锥-环-柱结合壳结构形式的优越性,探讨了其强度标准,并通过一个精车模型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B4C基3DMC防护材料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B4C和Al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三维微观结构复合概念.根据结构决定性能的原则设计材料结构,确定工艺,通过烧结试验优化工艺参数,获得兼有B4C和Al合金特性的B4C基3DMC材料.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一类具Laplacian算子的m点边值问题(Ф(u'))'+q(t)f(t,u)=0,0〈t〈1,u(0)=^m-2∑i=1aiu(ζi),u'(1)=βu'(0).利用锥上的不动点指数定理,对上述具有变号的非线性项的边值问题进行研究,得到多个正解存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