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称呼;母爱,是人类最无私、最真挚的情感。在共和国的绿色军营里,有许多成为母亲的军人们,人们习惯称她们为“妈妈兵”妈妈,多么亲切的称呼;多么神圣的字眼!“妈妈兵”们继承了文明古国千百年来传统思想的精华,忠厚善良,朴实勤劳;又具有现代军人的坚强勇敢,服从  相似文献   
2.
<正>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开展尊干爱兵、兵兵友爱活动,培养官兵甘苦与共、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这是习主席基于对新时代我军改革发展和备战打仗形势的深刻把握,对内部关系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在一些单位调研中,有的基层干部反映,长期因工作任务繁重而忽视了内部关系建设,而内部关系建设的长期缺失也给工作开展带来了不良影响。面对繁重任务如何不断加强内部关系建设,基层干部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用力。一、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脚板     
吴德春 《政工学刊》2023,(10):94-95
要不是父亲的腿做手术住院,我都想不起有多久没有这么长时间单独陪他在一起了。要不是他卧床行动不便,我也想不起上一次给他洗脚是多少年前的事。给父亲洗脚的时候,我第一次仔细端详这双脚,脚板很硬,像木板,脚骨都是畸形的;脚掌和脚背,每个脚趾头,都是厚厚的老茧,还有旧伤留下的疤痕。这跋涉了70多年的脚板,该藏了父亲风雨人生多少故事呀。  相似文献   
4.
毛元佑 《国防》2007,(8):80-82
提起宋代杨家将,人们就会想起杨令公血染陈家谷、佘太君挂帅出征、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许多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不过,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说,大多出自艺人之口、文人之手,与史实记载颇有出入,有些甚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张成羽  伍宏波 《国防》2008,(10):44-45
民兵、预备役部队编兵整组是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新时期新阶段,应遵循"统筹计划、优先保障、突出重点、注重质量"的原则,尽快理顺军分区系统与预备役部队在编兵整组上的关系,有效解决"组织交叉、一兵多职"等问题,进一步夯实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沈江  张学功 《国防》2008,(6):44-44
新疆某预备役师直属队工兵营针对现役编制人员少、专业任务重的实际,按照上级要求,因地制宜,积极协调,与天筑集团、路桥公司等编兵单位联合建立了应急维稳处突领导小组和专业应急分队,具体明确了各方职责、任务,制定了完备的应急预案,并多次开展检验性演练,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转业到乌兰县人武部工作。自从我接触到《中国民兵》杂志后,渐渐地使我迷上了写作,总盼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天变成铅字。起初,我学着写稿件,写出的稿件消息不像消息,通讯不像通讯,文章条理不清,被人说成“四不像”。在挫折面前,我没有气馁,为了尽快入门,我把杂志上特别好的稿件剪下制成剪贴本,还把自己写出的稿件与杂志上的稿件进行对照,查找自己稿件存在的不足,经反复修改后把它投向杂志社。  相似文献   
8.
那是一个海上民兵歼敌的少有战例。“海上歼敌先锋号”的民兵英雄故事至今在东海民兵队伍里传扬。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47名阵亡战友的遗骸,谷子地几乎挖遍了昔日曾经战斗过的矿山。撼天动地的壮举,终于感动了上苍:当地政府为这47名烈士竖起了纪念碑……这是著名导演冯小刚去年的贺岁大片《集结号》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能够爬格子做文章,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记得那次是10年前,我跟随首长到基层编兵单位检查营连部建设情况,一名乡镇武装部部长拿出他发表的文章让我们看,都出自《东北后备军》杂志。可就那么一眼,让我对这本杂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返程时还特意带回了几本。那是我第一次结识《东北后备军》,内心深处便多了一份向往,梦想着能让自己的作品也能登于杂志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