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受到改革开放及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巨大影响,自进入21世纪我国通辽市辖区鲜光村朝鲜族开始兴起外出务工热潮。越来越多的朝鲜族开始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鲜光村全村共158户,477人口。据村委统计目前鲜光村有306人在韩国务工、52人在中国沿海城市中韩企业工作,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该村将近三分之二的人都在韩国务工。文章重点研究鲜光村朝鲜族赴韩务工后所造成的影响,根据调研发现朝鲜族赴韩务工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当地来说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村干部职数减少,千人以下的行政村原则上只设支部书记,村长和村会计3个享受固定补贴岗位。民兵连长的位子在哪里?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如何落实?请看来自山东省金乡县人武部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连日来,长春某预备役高炮旅组织现役官兵深入试点村宣讲十七大报告精神。上台村党支部书记龚云学激动地对官兵们说:“通过你们的讲解,我们才知道,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将经济发展实现‘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成‘人均’,这是一个关注民生,惠及13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打心眼儿里佩服!”  相似文献   
4.
山上有羊养、林下有鸡放,水上鸭子嬉、水下鱼儿游,座座小楼拔地起,潺潺溪水绕村流……走进革命老区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永常村,昔日满目荒凉、石头遍地的贫困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永常村的变迁,是广西军区各级助力边疆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多年来,广西军区广大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扶贫帮困当作事关兴边富民和稳边固疆的大事,探索出扶党建帮强支部、扶教育帮提质量、扶文化帮正乡风、扶基建帮促发展、扶产业帮增收入、扶医疗帮減负担的“六扶六帮”扶贫工作模式。2016年以来,广西军区各级定点帮扶97个贫困村,累计投入资金3580余万元,目前已有9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相似文献   
5.
7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天安”舰事件发表主席声明后,相关国家政府迅速作出“满意”的表态,可韩国的一些媒体却发出大量不满之声。一些评论激烈抱怨安理会主席声明没有直接谴责朝鲜“攻击天安舰”,因此“充其量只算韩国半赢”。韩国《中央日报》10日的社论甚至认为“安理会声明作为政治交换的产物,将成为阻碍地球村和平的先例”,声称“韩国不能一味指望联合国,而应开展对朝经济战”,大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之势。韩国媒体这种非赢既输的心态,不由使笔者想起两个月前在日本参加“第二届中日韩三国媒体研讨会”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位于和田地区的农十四师224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皮墨垦区模式,屡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在编制对口援疆规划过程中,按照无偿援助与互利合作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援助资金集中用于民生,重点用于安居,使五年规划在前三年就大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李人庆 《中国民兵》2007,(10):18-19
河南省鲁山县人武部通过开展送政策法规、医药卫生、法律援助下乡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援新农村建设。去年以来,他们先后援建农村卫生室、文化室各一个,组织开办各类衫技术培训班和法制讲座30余期,10名干部职工与贫困儿童结成了1+1助学对子。  相似文献   
9.
"没想到在涌浪大、水温低的情况下进行武装泅渡还真是个严峻挑战,水下定向困难、蹬夹水易变形、干用力不前进。"1月5日海上训练一结束,南海舰队某部下士赵天意就连说几个没想到。往常仅用1个半小时就能游完的3000米武装泅渡,这次却用了足足2个半小时。"冬季海水温度低、暗流涌浪大,  相似文献   
10.
车俊 《兵团建设》2012,(Z1):39-42
下基层蹲点调研,是干部的基本作风,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形式,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作方式。通过调研,我深深地认识到,兵团屯垦戍边的基础在基层,基石是一线职工群众,把握他们的关切、解决他们的困难、凝聚他们的信心,是关系兵团基础能否巩固、作用能否发挥的根本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兵团工作,必须切实从基层职工群众的期待和需要出发,通过迅速改善职工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凝聚人心,打牢兵团事业的群众基础;通过大力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创新屯垦戍边实现形式,打牢兵团事业的发展基础;通过不断强化"兵"的责任和能力提升维稳戍边能力,打牢兵团事业的力量基础;通过着力推动文化融合和"双语"教育提升兵团文化软实力,打牢兵团事业的社会基础;通过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兵团基层基础工作质量,打牢兵团事业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