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新疆边防的宫兵们,虽然身在祖国遥远的西线,但关注奥运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用奥运精神激励练兵热情,开展各种活动用实际行动表达支持奥运的心情。在连队班排,随处可见战士们目己动手创作的北京奥运会会馓、吉弹物、火炬和“鸟巢”等绘画作品,特别是战士们精心绘制的“福娃”惟妙惟肖,充分表达了他们对奥运会的期盼和美好祝愿。四连一班战士岳亚亚把自己绘制的“福娃”画像剪贴到哨楼上,伴随自己一起站岗执勤。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亮剑》热播以来,一直好评如潮,主人公李云龙所诠释的“亮剑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共和国一代军人面对强乱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这种精神已成为我军永不褪色的“军魂”。出于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不少观众已将此剧观看数遍,还有一些热心观众开始给《亮剑》挑毛病,以下是他们找出的几处错误:  相似文献   
3.
徐红 《国防》2003,(7):36-37
兵法祖师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意思是说,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尔后才寻求与敌决战。反映中国军人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所作深层次思考的电视剧《DA师》,正是对“先胜之师”的呼唤。 首先,指明了“先胜之道”。若要“先胜”,必须首先弄清未来打什么仗,怎么打赢这样的仗。以钟元年、龙凯峰、林晓燕等为代  相似文献   
4.
葛炎 《政工学刊》2020,(3):F0002-F0002
中国画作品《腾飞--2019》由海军画家陈琳、祖伟威于2019年共同创作完成,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作,该作品同年也入选了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以我国拥有自主建造航母能力为背景,着力刻画了航母编队和舰载机群宏大而壮观的立体军演场景。画面勾擦点染、动静交织,笔墨酣畅、气韵相生。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突出表现了人民海军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意志和决心。该作品也是两位艺术家近年来以建设强大海军为主题共同创作的优秀作品之一。他们以厚重'大气的艺术特色,塑造了新时代中国海军形象。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2009,(12):60-63
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各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国防科技工业的新政策、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努力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新闻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报刊、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6.
和爹喝酒     
雪啊,漫天飞舞的雪,轻轻地飘落在地上。 地上的积雪厚了,更厚了,真是一场空前的大雪啊!我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透过粘着雪花的窗玻璃向外望去:天是雪的帷幔,地是雪的绒毡,城市是雪的晶莹的宫殿。  相似文献   
7.
“猫冬”这个词出自何处,无从考究,书上没有记载,词典里也查找不到。但是,这两个互不修饰的名词到了一起,却成了“绝句”,想想在冬日的暖阳下,猫儿眯着眼睛懒洋洋匍匐在地上打盹的样子,实在不能不让人为造词者叫绝。  相似文献   
8.
巧得很,采访吉龙兵时得知,他们一家子都在这个连队。这点让我们喜出望外。 11月23日下午,因为交通不便,我们赶到他家时,天已全黑了。他家里有个5岁的淘气儿子,媳妇同拾花工一起回老家河南探亲了。客厅里的铁皮炉子烧得通红,暖和极了。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文道 《兵团建设》2010,(4):50-50
《新闻老照片的背后》 《新闻老照片的背后》写到了一些家喻户晓的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使读者了然这些作品的来历。作为一个“亲历历史”的摄影记者;处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波心”,除了用镜头忠实地再现历史,  相似文献   
10.
贾辰琼 《军事史林》2010,(12):55-57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曾有过这样一句台词:“当时我的士兵用的都是老套筒、汉阳造,膛线都快磨平啦!”的确“老套筒”、“汉阳造”在当时的抗日战场上已是很老的枪了。八路军手中最好的步枪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三八大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