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干这一行40多年,从来没有感到枯燥过。我喜欢研究、开发农机。我越干对这个行业的感情越深,我乐在其中。每当一项科研成果变成了产品,特别是被大规模地应用的时候,我就感到无比快乐。我干这一行40多年,从来没有感到枯燥过。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学庚说。  相似文献   
2.
35岁的王立民如今已经是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仅仅5年,他走完了内地许多研究生、博士生10年甚至15年的历程。"是兵团给了我一展抱负的舞台!"王立民感慨道。2008年,王立民从内蒙古大学博士毕业后,被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相中"。从此,他便在广州这个南方大都市打拼。  相似文献   
3.
"自从新疆农垦科学院的专家帮我们建起了大棚,种上了他们培育的富硒葡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八师石河子总场泉水地社区八连职工谢红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心过。他说,富硒葡萄属于早熟品种,一年两熟,每年4月中旬就上市,根本不愁销路,"每公斤最少能卖20元!""把论文写在广阔大地上,把大田当做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最受职工群众欢迎!"新疆农垦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新华如是说。其实,自新疆农垦科学院成立之日  相似文献   
4.
王华 《兵团建设》2007,(2):58-58,F0003
农三师伽师总场地处克孜河下游,该场总人口1.1万人,规划面积90多万亩,耕地15万亩,基层党支部18个。近年来,该场多次荣获兵团、农三师文明单位、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两高一优”先进团场等称号。2006年,全场职均种植棉花42.91亩,推广小白龙模式灌溉栽培4.22万亩、设施滴灌栽培0.78万亩,精量播种3.5万亩,实现生产总值1.29亿元,职均收入1.6万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一师八团7万余亩棉花实行膜上精量点播、机车化防、机械采收、统一机车交售后,职工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多元增收。"如何引导闲下来的职工打开增收渠道,这要求我们团党委、各基层党支部要有作为……"在一次党建工作专题会议上,八团党委书记翟保江这样说道。八团现有21个基层单位,其中14个  相似文献   
6.
正58岁,工作已满40年,作为老党员,六师芳草湖农场大东沟社区二连副连长余立国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但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宗旨。余立国曾在最偏远的老十连,担任五年连长。当时老十连是团场条件最艰苦的连队,交通不便,道路上尘土飞扬,只有六七十户人家,职工们居住的都是土坯房,很多年轻人都离开了连队。看着职工守着几千亩良田,却过着贫穷落后的日子,余立国决心五年内改变连队落后的面貌,让职工过上富裕生活。虽然在连队食  相似文献   
7.
4月8日,在二师三十三团,农田里机声轰鸣,人来车往,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果园里,8000余亩香梨进入盛花期,千万树梨花争奇斗艳;条田内,职工们正在安装滴灌设施,准备补墒出苗。这是一个追梦的春天,兵团职工们正在用行动为梦想的起航作着准备。近年,三十三团加大了棉花精量播种、节水灌溉、双膜覆盖、平衡施肥等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大型农机具,扩大机采棉种植,并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丰产  相似文献   
8.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兵团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步伐越来越强劲,已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前不久,支边青年刘春娟和她的老支青朋友们回乡"寻根"。一师四团宽阔的马路、高耸的楼房、花草环绕的休闲广场,设施齐全的学校,绿色的工业园区……支青们记忆中的大漠已变成一座现代化的城镇。先进的挤奶机,电脑操控的10万亩生态园区,大马力农机、精量播种机、飞机化控、膜下滴灌、机械化收割……团场的变化,令老支青们震惊不已。老支青们仅仅触摸到了一个团场的变革。打开新疆地图,一个个"军垦城镇"  相似文献   
9.
正47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至今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的脑海里如刀刻一般。1967年,20岁的陈学庚从兵团奎屯农校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七师一三团机械厂工作。刚上班,厂里的司务长让陈学庚修理食堂损坏的压面机。陈学庚二话没说,就独自上阵了。他将机器拆开,一点点找原因,可是几天下来,始终没有找到压面机损坏的真正原因。压面机不但没修好,反而将其拆得七零八落,甚至无法恢复原样。最后,只好另请他人修理。  相似文献   
10.
我叫彭仕卿,现任农二师二十九团六连党支部书记、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很多目标和任务,对我的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自从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农业单位工作。见证了连队农业种植从靠天吃饭,到一步步加大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的蜕变过程。就我们连来说,全连9000多亩地现已全部推广使用了加压滴灌、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但是,随着成本的增加,职工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所以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我觉得对我们连队来说,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是我们今后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