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证明了逆合成孔径雷达成象与大阵列微波成象在信号处理方面的等效性,提出利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来实现逆合成孔径雷达成象的运动补偿,给出了计算机模拟一维成象图,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云浮建市时间短,经济总量小,他们的国防动员和军分区部队全面建设却一点也不落后,国防动员基本具备了应急防卫作战能力。”这是去年底广州军区检查评估组对广东省云浮市国防动员能力检查评估时说的一番话。这个地处粤西边远山区、建市仅只13年的地级市,国防动员工作缘何取得如此大的成效呢?这缘于云浮市委、市政府的“大国防”观念,与时俱进抓国防,紧贴任务管武装,把党管武装工作的标准牢牢地定格在为军事斗争准备“谋打赢”上。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4日,美国国防部负责制定军内科研机构管理政策与指导方针的国防研究与工程署(DDR&E)出台了《国防研究与工程战略计划》。该战略计划就美军的国防研究与工程战略阐述了实施目的,提出了三军和主要机构国防研究与工程发展的设想和任务,明确了国防研究与工程投资的重点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5.
“格洛纳斯”为俄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缩写词(ГЛHACC)的译音.与美国GPS类似.军民两用。完整的“格洛纳斯”系统包括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测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网卫星共24颗.包括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这些卫星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每令轨道面分布8颗卫星.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  相似文献   
6.
超声磨粒监测传感器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用超声监测磨粒的难点和关键之一———超声传感器设计的问题 ,从理论上分析了聚焦超声波声场特性 ,并进行了聚焦传感器声场的计算机模拟仿真 ,最后提出了一种聚焦超声传感器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7.
在遵循复合材料中各夹杂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构造呈双周期分布且相互影响的椭圆形刚性夹杂模型的复应力函数,采用复变函数的依次保角映射方法,达到满足各个夹杂的边界条件,利用围线积分将求解方程组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推导出了椭圆形刚性夹杂呈双周期分布的界面应力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夹杂间距对界面应力最大值(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规律,描绘出了曲线。  相似文献   
8.
某高制导精度拦截器稳定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准滑模控制方法和相平面法用于某高制导精度拦截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分别对俯仰(偏航)通道和滚转通道进行了稳定控制系统设计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了比较优化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横向效应增强型弹(Penetration with Enhanced Lateral Efficiency projectile, PELE)对金属薄靶垂直侵彻后的弹体轴向剩余速度,运用平面冲击波理论,对PELE的侵彻机理进行分析。参照平头弹体对靶板的侵彻模型,将PELE侵彻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外壳体和内芯撞靶区域对应的环形塞块获得的能量、冲击波作用下弹体的内能增量以及剪切耗能等。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得到PELE垂直侵彻金属薄靶后的PELE弹体轴向剩余速度的理论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设计相应的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得到的试验结果和理论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均吻合得较好。因此,得到的PELE垂直侵彻薄靶的轴向剩余速度理论模型可为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飞行器面临日益复杂的飞行任务,但采用固定外形机翼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必然带来机翼性能的折中与权衡,使得飞行器在任何一个设计工况下都很难达到性能最优.变形机翼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改变外形来适应不同的飞行环境,避免了固定外形机翼在多目标设计中的性能折中与权衡问题.首先,梳理了变形机翼飞行器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