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杨林生态旅游区位于农七师130团。在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1公里至2公里的景区内,保留着天然次生胡杨林5200亩。胡杨秀丽,密布成林,或挺拔于幽谷之中,或兀立于水道之间;各种水域面积5000多亩,水路十八湾贯穿全境,湖潭、泉、渔池镶嵌在水路之上,宛如一串晶莹的蓝宝石。  相似文献   
2.
娅萍 《兵团建设》2007,(10):29-29
他14年来一直把家都安在塔里木河南岸、塔克拉玛沙漠边缘的土坯房中,他守护的1.5万亩原始胡杨林和栽植的1万亩新林郁郁葱葱,成为周围棉田、果林的一道防风、防沙屏障。他连续10年被团、师评为护林模范。他就是农一师十二团家喻户晓的护林员——宁进宏。  相似文献   
3.
娅萍 《兵团建设》2009,(22):18-18
在塔里木河畔的天然胡杨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头戴太阳帽,身背水壶的中年男子。他不是忙着锄草、修剪树枝,就是在清理被风沙掩埋的林床。他就是农一师12团林业工作站护林员王峰。  相似文献   
4.
正10月31日,一师、阿拉尔市托喀依乡二队路旁的胡杨林一片金黄,地里的棉花正在采收,"雪白"褪色让胡杨的"金黄"更加鲜亮。这一天,笔者来到托喀依乡二队,探访驻扎在这里的"三民"工作组。大半年来,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当地群众赞誉。今年3月中旬,兵团和一师"三民"联合工作组进驻托喀依乡二队,由兵团巡视组和一师各2人组成,由兵团党委巡视组一组副组长王卫华担任工作组组长。在托喀依乡二队,工作组成员许明和牛远明  相似文献   
5.
杨波  赵志国 《兵团建设》2012,(24):35-36
采访时间:2012年11月12日至13日深秋季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席卷了整个南疆,农三师四十八团被沙尘笼罩,天灰蒙蒙的。原本黄叶满枝的胡杨林也已凋零,就连气温都比往年低了几摄氏度。可在四十八团宾馆、机关大楼内、居民家中,记者却感到暖意融融,团场已提前一个月开始供暖,这是今年四十八团落实的民生实事之一。一年了,再次探访那些熟悉的人,  相似文献   
6.
1963年,一个震撼人心的口号"把青春献给塔里木"在黄浦江畔响起阿克苏垦区是兵团在南疆的最大垦区,农一师的前身二军五师就是八路军三五九旅。1949年的冬天,二军五师抵达南疆重镇阿克苏后,立即开展了大生产、减租反霸、建立政权等重大行动。驻阿克苏的二军五师师部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1950年年初,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指战员们冒着严寒开挖胜利渠。离阿克苏城西50多公里的沙井子,成为五师十四团三连的屯垦点。经过数千战士的艰苦劳动,1954年8月,胜利渠引来滚滚清泉,沙井子掀起了大规模开发热潮。1956年全长102  相似文献   
7.
历史印迹划过时代的伤痕,那是一个时代的叹息,它唤醒沉睡的梦想。走在农二师36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们用红砖铺就的路上,内心的震撼与路边傲然的金色胡杨一样强劲。  相似文献   
8.
周小玲 《兵团建设》2013,(16):24-25
"以前这里是一片沙漠。一刮风,人都站不稳。现在草长出来了,鸟也来了。"遥望着汪洋一片的台特玛湖,二师三十六团职工高兴地说。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360公里的河道断流,沿河生长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胡杨林也因缺水而大面积死亡,沿岸的天然绿色植被濒临毁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