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结合当前人工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研究情况就思维能力的形成,思维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的控制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人的思维特性主要由大脑神经网络的特殊结构体现,人的经验在形成这一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思维活动是多源控制条件与联想能力相结合的结果。另外,还从能量的观点对某些思维活动现象做了一定的解释,认为思维活动是机体在多源控制方式作用下具有较高能量记忆信息运动状态的表现。最后给出一个思维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REB电子能量径向分布的测量方法。利用REB电子轰击阳极靶产生的“厚靶”韧致辐射的零角度测量,确定束电子能量的径向分布,从而判断REB的居中性和能量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α粒子在高温高密氘氚等离子体系统中输运时其角密度分布函数满足非定态Fokker-Planck方程。本文将一维球对称情况下的Fokker-Planck方程在时域离散时分离成速度与坐标方向的两个方程,再对此两个方程中的速度变量作多群化处理,坐标变量(包括运动方向变量)采用有限元方法处理,分别得到了两个有限元方程。通过对两个有限元方程的耦合求解,数值求解了α粒子角密度分布函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分别计算了α粒子对背景等离子体中的离子、电子的能量沉积率以及α粒子对背景等离子体的总能量沉积率随时空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检测中,由于带宽、信道衰落和信道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从本地检测器至融合中心的信道通常无法保证为理想传输信道,另外由于本地检测器和融合中心的距离比较远,会加剧信道的非可靠性和增加信道的传输能量,于是就在本地检测器和融合中心之间增加中继节点.然后利用贝叶斯规则对所有节点的判决规则进行联合最优化.最后通过仿真对系统的检测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现代军事》2008,(1):71-71
随着车辆技术水平的提高,车辆功能越来越强大,车辆产生热和需要控制热的部位越来越多。热控制方式已经由过去单一使用冷却技术逐步发展为使用一体化热管理技术,即将整机看作一个整体能量系统,对热能产生进行控制,综合利用热能和进行整体优化,这种热能综合控制系统也被称之为热系统。与传统的冷却系统相比,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类具有冗余节点的无线传感网,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能量感知的动态分簇算法NEAC。它基于动态分簇路由机制,根据节点分布密集程度簇内分布一定数量的休眠节点,在数据传输阶段,这些休眠节点不感知和发送数据,当簇首节点的能量消耗达到一定阈值后需要重新轮换簇首,它们被唤醒并根据休眠节点和簇首轮换机制实现快速簇首和休眠节点选举以平衡节点间的能耗。仿真结果表明,与典型的分簇协议相比,NEAC能够更好地平衡节点的能耗,获得更长的网络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发射率是测量红外辐射特性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在传统的能量法测发射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红外辐射计MR170测量目标的光谱辐射亮度并在同一温度相同波段下建立一标准黑体模型,对目标光谱发射率进行求解。实验验证该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测量结果。对实验求取的光谱发射率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8.
对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首先分析了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不同方式,主要可分为水面有人舰船、水面无人船、潜艇以及大型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方式。接着举出不同回收方式的国内外例证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总结。随后探讨和分析了实现布放回收所需的关键技术,包括自主对接技术、定位引导技术、锁紧定位技术及对接回收策略,并对技术现状及装备进行举例分析。最后对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综述表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的结构和所需关键技术还需持续研究,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随着布放回收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系统将向自主化、无人化、通用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