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实际经验的习得,更加强调教学阶段的经验性,提出学校的课程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少先队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活动课,自走向课堂以来,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同时兼顾课程的体系化、规范化,旨在实现活动化与课程化最大限度的结合。本文在分析经验意蕴的基础上,结合杜威有教育价值经验的判断标准,选择适合儿童生长的实际经验,从杜威经验论与少先队活动课的契合点入手,依据少先队活动课目前的发展现状,从活动层面、学生层面、教师层面,探讨杜威经验哲学对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以课堂教学为支点有效引领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知识建构作为基于原则的教学理念非常契合学生语文阅读的培养目标。本研究基于知识建构的教学理念对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进行了设计和实践,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基于知识建构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综合能力发挥了积极了作用。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建构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该是生成性、多层次的,同时应该把学生的文学体验和信息获取能力结合起来这一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也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议题,实施新课程改革,将会逐步改变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本文从新课改意义、必要性以及语文教学中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分析,为做好新课程改革做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变单调枯燥的知识传授为积极主动的对话交流,创设健康愉悦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嵌入影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成为他们收获快乐和享受成功的处所.协调语文授课与欣赏影视的合理衔接,嵌入影视激活了中职语文的教学程序,促使语文教学与影视阅读交相辉映,从而建构富有时代色彩的智慧课堂.  相似文献   
5.
新入职的语文教师之路该如何行走.通过对刚入职教师的访谈,从新入职教师自身成长的经历和对—些成功语文教师、教育家的研究分析,来诠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6.
刘湘楠 《中国军转民》2023,(22):113-114
五育融合课堂实践是现代教育应对时代之变、关照教育主体、达成高阶教育目标的新举措。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各育内容,是走向五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立足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文的学科特性,探索出了几点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兼顾五育价值追求的教学策略:树立大单元备课理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行精妙的问题设计以及创设言语实践情境,通过这些优化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与五育的深度融合,从而为实现新时代教育的终极育人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有句俗话"老换小",是说老年人有时会表现出儿时的某种情绪。此论不虚。就说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吧,在下虽年届八旬,回忆起自己的小学生活,仍是欢天喜地。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了四个方面的理念,即人文性、实践性、生活性、民族性.生活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作文水平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语文学得好不好,从写作能力上就能看出十之八九。现状如何呢?一方面作文课的教学效率低,质量上不去;另一方面作文成为学生的“包袱”,硬着头皮应付教师,因而导致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水平较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为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本身就是美的创造与结晶,它们用美的语言塑造出美的形象,创造出美的境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美学内容,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