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的楚庄王酷爱养马,有一天,他最心爱的马死了.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都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敢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相似文献   
2.
说服的艺术     
金健 《政工学刊》2010,(12):33-33
说服,就是在交谈中通过寻找双方的需要交集,使被说服者接受说服者的观点,从而实现双赢的一种思想认同过程。"触龙说赵太后"是一个著名的说服故事: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死后,赵太后临时执政,秦国趁机攻赵。危难之际,赵求救于齐,但齐国要求赵国以长安君做人质方可出兵。赵太后心疼幼子,执意不肯。众大臣直言劝说不仅无效,反而惹得赵太后"如果有谁再来劝谏,我就要朝他脸上吐唾沫"。国情紧急,触龙甘愿冒险说服赵太后,终令太后心悦诚服地将长安君送去齐国做人质换回救兵,最终保住了赵国。那么,触龙是用什么方法说服倔强的赵太后的呢?  相似文献   
3.
战时快速动员的对象分属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家庭,并且涉及这些组织和家庭的利益,在复杂的动员对象和紧迫的动员过程中,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可以说,把说服人、组织人、武装人的工作做好了,就等于完成了快速动员任务。对此,必须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平时准备中做到“四个坚持”.  相似文献   
4.
点化是思想说服的常用艺术,是思想工作者以巧妙的方式对说理对象进行“点拨”或启发,从而促使其感悟或反省,达到认识上的转化。点化艺术的巧妙之处在于点而不破,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收到“送人兰花、手有余香”的效果。一、全局在胸,鞭辟入里。当对方钻入“牛角尖”,思维一时很难“转弯”的时候,常规的说教往往很难奏效,这就需要思想工作者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深一些,从全局出发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言明利害关系,促使其跳出固有思维的束缚。《史记》中记载的赵国左师公触龙说服赵太后的事例就极为典型。当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就其本质来说,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党的政策、理论等社会主流意识说服人们改变态度的一个过程。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就是说服的过程。在说服教育的主体、对象、内容、过程、效果、方法等六个方面下功夫,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习主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近年来,我部紧紧盯着“真”字下真功、使真劲,牢牢把握兵这个主体和主角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尤其针对当前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官兵思想易出现波动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言能听,道乃进”。注重倾听群众呼声,采纳群众意见,是坚持党的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一环。学会倾听群众的声音,首先就要端正对待群众的态度。鼓励群众畅所欲言,欢迎不同意见,允许有争论,经常去反省,对群众的意见建议合理的积极采纳,不合理的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习近平同志反复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这里的关键词就是一个“真’字。  相似文献   
8.
说服教育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通过说服让人信服 ,是政工干部的一项基本功 .实施有效的说服教育应把握四个方面 :分析受众态度形成改变的成因 ,是实施有效说服教育的基础 ;提供令人信服的信源 ,是实施有效说服教育的关键 ;选择适当的形式 ,是实施有效说服教育的重要环节 ;抵制反宣传 ,是巩固说服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作为认知心理学研究和信息技术交融发展的产物,阈下信息技术在广告及政治宣传等领域的运用得到广泛关注,而阈下知觉的存在及其作用原理则是支撑该技术有效性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分析阈下知觉的准确定义,其存在的心理生理学证据及其作用原理在各种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对阈下知觉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这对破除部分研究者对阈下知觉的偏见,拓宽该领域研究思路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说服教育是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想工作的效果。说服是一个信息传递与接受的过程,涉及到作为信息传递者的说服者、信息接受者的说服对象和信息流通的说服过程三个方面。说服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匹配和作用的契合程度怎样。一、努力强化说服者自身的"说服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同样,说服者自身的"说服能力"也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