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杭州湾北岸地区在军事战略上极具重要意义。抗日战争初期淞沪会战时,日军采取“两翼迂回、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会战后期,日军第10军在淞沪战场的右翼杭州湾北岸实行登陆,与从左翼迂回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合围中国淞沪守军,进攻上海和南京。杭州湾北岸和太湖南走廊对日阻击战,是淞沪会战后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中国军队未能阻敌进攻,阻击战最终陷于失败,导致淞沪战场防御阵线的完全瓦解和上海的陷落。太湖南走廊的被打通和苏浙皖边境门户洞开,造成日军从南面和西面迂回南京的态势。抗日战史上这惨痛和悲壮的一幕,给后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迂回是运动战中的基本作战方法,是实现歼灭敌有生力量的有效手段.迂回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着战役战斗的成败.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阶段的第一、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积极实施迂回,断敌退路,取得了重大战果.第三、第四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在防御作战中实施有计划的撤退,在进攻作战中使用直线平推战术,使志愿军无法通过迂回大量歼敌.第五次战役中,"联合国军"趁志愿军楔入纵深过远,穿插迂回至志愿军后方,企图切断志愿军交通线;志愿军则积极组织阻击,遏制了"联合国军"的进攻.运动战阶段的一系列迂回作战,使志愿军在战术上获得了与强敌作战的宝贵经验,人民军队运动战战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围绕部队穿插迂回行动的两个目标,依据穿插迂回行动过程所具有的多阶段性特征,建立了部队穿插迂回作战行动决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信息化条件下指挥控制、通信网络、后装保障等因素对部队穿插迂回行动的影响,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建模方法的不足.利用此模型,对某坦克营穿插迂回行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多种情况下穿插迂回时机和穿插迂回攻击目标的方案选择,为部队穿插迂回行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定量依据,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奠定了蒙古兵学在世界军事史的历史地位。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攻取那样广大的地区,并且攻必取,战必胜,西方史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蒙古军队的武器比别人更精良而且更适合于实战使用;成吉思汗兵制比较完善,军纪严明;将领多巧于计谋,擅长兵法和战略。”(《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234页,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由此可见,蒙古兵学中有十分丰富的军事思想,本文就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做如下粗…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的小型导弹角度约束制导律设计中,对敌方目标打击角度约束范围往往有限.为了扩大角度约束的可行范围,实现对目标的全方位打击,基于双圆弧原理设计了可实现过顶迂回打击的制导律.首先,建立了导弹的末制导段相对运动模型,然后对双圆弧曲线拟合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和推导证明,对于两段圆弧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推导,最后基于该原理设计了一种...  相似文献   
6.
黄余良 《国防》2003,(5):55-56
一、着眼平战转换,提高战场交通建设军民兼容能力 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也出现了大规模建设的好势头,沿海地区交通职能部门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战场交通建设纳入国家和地区交通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